应届毕业生选择第一份工作重要吗?有什么建议吗?

其实很重要。如果不打算考公务员,今天就来说两个选择,一个是销售,一个是生产,这也是很多应届毕业生面临的选择:

刚从工厂毕业的时候,有人建议我做销售。我以为如果我做销售,我的专业知识不会浪费,所以我选择了从R&D到生产的职业路线,但是后来很多人说我选错了。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如何选择。

最困惑的人群:

图片来自网络。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最迷茫的人。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白学自己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想进入三班倒的枯燥生产线。另一方面,他们觉得销售门槛低,谁都可以做。另一方面,他们觉得生产技术增长太慢,不利于职业发展。

当然,除了这两种选择,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比如继续读研,考公务员,自己创业,甚至有人回家做啃老族,接手自己的企业。但是考虑到每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销售和生产是最多的选择。

也有很多人犹豫不决,犹豫不决,怕走错路,影响一辈子的事业发展和家庭幸福。

先预售

图片来自网络。

即将毕业的学生对工作越来越迷茫。985院校、211院校、重点院校等很多优秀学生都提前获得了外企、国企等500强企业或好公司的实习机会。无论做什么,总是给其他本科院校不好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在专业上也很尴尬。甚至有人开始质疑在他们大学读四年有没有意义。什么样的工作适合,或者什么样的公司可以进?这个时候并没有要求学校和专业出售这个职位。很多人看到了希望,充满了热情,仿佛每个月都有上万的提成在挥舞。很多人觉得做销售的苦不是问题。

有很多做销售的同学,时间长了会陆续转行。流鼻涕和眼泪告诉我们,永远不是,所以如果打算选择做销售,要非常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分锻炼自己的弱点。

有的人选择做销售,就是为了锻炼自己,觉得自己太内向,做两年销售弥补自己的弱点,然后做点别的更有优势。但往往我真的做到了。很多事情违背我的性格,做起来很痛苦,对工作很排斥。

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木桶木桶效应。我不同意这个理论。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拿别人的优势和自己的劣势做比较,这样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和标签,这样我们才能自信的迎接工作。

2.不要把销售当成最底层的工作。

很多人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到了人生的尽头,勉强随便选择了一个职业,门槛最低的销售成了大家的理想选择。但是等他们真正进去了,发现工作并不轻松,一点成绩都没有,然后又跳槽去了另一家销售公司,恶性循环。

在找工作之前,要想好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没有底的想法,觉得实在不行就去做销售。不要有这个想法。

3、急功近利,想赚钱更快。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做销售的原因。他们以为只要肯努力,工资不固定,能干的多,但实际上真正能拿高薪的销售人员很少,很多都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客户资源非常丰富。

4、来自一线,不能现实。

很多销售人员认为销售只是销售,与公司生产无关,不关心生产的实际情况。他们只是致力于寻找客户,所以卖不好。

做销售,首先要搞清楚自己公司能生产什么产品,最好能熟悉每一个环节,以便无障碍地与客户联系,甚至能为客户的新产品需求提供指导,安排公司生产。

5、频繁跳槽,忠诚度下降。

通常情况下,熟悉一家公司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不仅是一个适应期,也是对你的一个检验期。积极主动,表现好的,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得到重用;而那些没事干,一进办公室就不知道干什么,甚至抱怨公司不给机会然后频繁跳槽的人,永远不会被重视。就这样,很多人陷入了恶性循环。

6.性格很重要

做事不做人是不可取的。我以前的同学辞退了一个公司的销售主管,因为这个主管从其他厂家进货,贴上自己公司的标签发给客户,接受不正当收入,这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人品问题。老板不会喜欢这样的员工。

7.需要长期规划

你一生都在做销售吗?任何职业都要做好职业规划,销售也是如此。很多人做了几年销售后转行做管理,或者创业,也有很多人成为了培训师,这是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规划职业生涯的结果。

8.注意风险

销售最怕的就是钱回不来了。求爷爷告奶奶德退款。这是很多销售的难点,需要技巧与客户沟通。平时联系比较多,逢年过节送点礼物。当然,边肖也不专业。只是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这么做。我觉得应该是对的。

以上是给打算做销售的同学的八点建议。

谈论生产

图片来自网络。

很多人觉得制作也很好。他们不用到处跑。他们每天按部就班,按时上班。一切都是现成的。不需要动脑子。只要肯努力就好。平淡无奇。做好本职工作,按时升职。这是一份好工作。

但是,也有很多人生产后经常坚持不下来。面对枯燥的工作,微薄的收入,管理上的困难,即使留在生产岗位上,也是满腹唠叨,精力充沛。如果我们选择生产,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管理者很难。

人和机器不一样,人有自己的感情和性格,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质量差,设备损坏,人员不稳定,防不胜防,我们不怕。

现在的人讲究个性和自由,很少希望被管理。但是,管理生产企业的员工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很多一线主管不是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而是对自己的管理者不满意。再加上矛盾,往往成为离职的理由。

所以,要想进入生产,第一道坎就是管人。人无意识,需要管理,没有勇气,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真的管不了人,更别提背后的工作了。

2.工作很无聊

工作枯燥,没有激情,这是真的。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还要处理异常情况,还要接受三班倒。笔者也经历过三班倒,真的很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生物钟颠倒的工作状态很混乱,做任何事都提不起自信。

不过,虽然无聊,还是要自己找乐子。很多生产线的管理人员也有很大的权力,很多可以调动的资源。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每一次改进和提高都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

3.现场环境差

很多生产型企业,除了电子厂、汽车厂、电器厂等相对正规的大型企业,现场环境都很优秀,而中小企业的生产现场就没那么好了,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甚至很多人得了职业病,损害了生活。

但是,环境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笔者所在的企业,进厂后也在搞5S活动。从人员的角度,从硬件条件上改善环境,一线人员对自己的环境负责,尤其是管理人员。

4.信息来源被封锁了

一旦制作完成,我基本上就和外界说再见了。有一次和在网上工作的同学聊天,发现根本不会说话。他们明白我只是在赡养老人。听说每天晚上9点睡觉,笑得好开心。不像销售人员长期东奔西跑,可以拓展视野。

但其实还是要看个人。平时多关注时事,多看书,了解行业的一些最新动态,多参加培训和实践。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你担心没有信息吗?

5.工资低。

生产一线工资低,累,总是以被剥削阶级的身份出现,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

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实大楼里办公室白领的工资并不比生产线高,生产线的晋升机会比办公室大。而且,如果你真的有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施展空间。

6、具备培训能力

作为一线主管,你必须有领导人的能力。不能把自己的人带出来,就累死了。现在做工作,不仅要做好,还要带好自己的团队,培养自己的团队文化,有自己的特色,这样才有战斗力,才能挑战更高的工作。

7、以身作则,自力更生。

只要是生产,都会涉及到工作安排。如果你自己不能完成一个指令,强迫员工去做是不可取的。另外,遵守劳动纪律很重要,因为作为一条生产线,对员工的考核很重要。自己做得不好,就无法评价别人,也无法保证公平,这也造成了很多矛盾。

另外,由于生产管理是纽带,你代表的是公司,公司的订单只到达车间。如果做不到以身作则,无论对错都是不负责任。

8.最难的是不留人。

一线生产岗位的工人流动量特别大。现在不像过去,很多人今天不开心,明天就不干了。车间里辛辛苦苦干了多年的技术工人,说辞职就辞职了,不想留下来,给生产安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关爱员工,注重全能型工人的培养,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9.其他人

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可以讲,但是没有真正去过生产一线的总经理是无法理解的,所以打算生产的不妨实地尝试一下。

摘要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适合自己的,毕业生在销售和生产之间选择是最好的。女人怕嫁错男人,男人怕入错行。不管他们选择哪个行业,都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俗话说,一行中的佼佼者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