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与蒙牛的关系

现代畜牧业正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8月26日,根据现代牧业未来2C业务布局规划,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现代牧业已完成中高端产品线布局。作为国内最大的原奶供应商,现代牧业从2012正式布局终端牛奶市场。这意味着现代牧业与大股东、最大客户蒙牛在终端牛奶市场上的联手作战。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现代牧业为了尽快摆脱对蒙牛的依赖,对终端牛奶市场重新编码。

加2C

8月26日,根据现代牧业未来2C业务布局规划,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现代牧业品牌牛奶是国内第一个中高端牛奶。目前高端全产品线布局已经完成,全国全渠道运营,线上线下联动销售。全线产品布局,聚焦牧场奶定位,布局纯牛奶、高钙奶、脱脂奶,拓展电商、社区团购平台定制产品。

这被业内视为现代牧业释放加码2C市场的又一信号。

2005年,现代牧业成立。2012年,现代牧业依托常温奶产品正式打开2C市场。虽然此后几年产品销量翻番,但由于频繁打折,现代牧业的常温奶产品实际盈利能力一直受到外界质疑。在质疑声中,2017下半年,现代牧业常温奶产品在终端市场逐渐消失。

据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梦介绍,现代牧业长期从事乳业上游的畜牧业务。虽然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终端产品,但影响力不大。而且现在终端产品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品牌,竞争非常激烈。单靠自己的上游资源,就像是向下游延伸,压力很大,也是在和大股东蒙牛直接竞争。

对于终端产品是否会与蒙牛产品形成竞争,现代牧业总裁高丽娜此前回应称,现代牧业自有品牌重点在三四线城市,尽量不与蒙牛、伊利的高端产品发生正面冲突和较量。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就现代牧业终端奶超重等相关问题联系蒙牛,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事实上,现代牧业加2C市场不仅会和蒙牛竞争,还会和新希望、光明、完达山等品牌竞争。以上企业也是现代牧业的客户。

但现代牧业依然看好牧草牛奶的概念产品。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巨大。”

意外损失

虽然新产品计划雄心勃勃,但现代牧业的业务基础并不在2C市场。据了解,现代牧业是中国最大的原奶生产商,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奶牛股份企业。它拥有26万个牧场,畜群规模超过20万头,年产奶数百万吨。客户包括很多下游乳品企业。

体量巨大的现代畜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2015以来,由于进口大包粉的冲击和原料奶的低价,国内奶牛养殖业面临巨大压力,现代牧业业绩也开始下滑。当年归属于公司持有人的利润仅为3210万元,同比减半。2016-2018,现代牧业持续亏损,归属于公司持有人的利润分别为7.42亿元、9.75亿元、4.96亿元。

2019以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低温鲜奶的普及,国内市场对原料奶的需求不断增加,原料奶价格明显上涨,奶牛养殖行业进入恢复期。财报显示,2019年,现代牧业原料奶销售均价为4.04元/公斤,较2018年上涨4.9%。归属于公司持有人的利润为人民币3,465,438+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2020年,现代牧业在疫情压力下仍实现业绩增长。上半年,现代牧业销售收入28.28亿元,同比增长65,438+00%;归属于公司持有人的利润为2.26亿元,同比增长69%;如果不考虑一次性收入,公司持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492%。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增长不仅受原奶价格上涨推动,还与成本降低有关。上半年现代牧业每公斤牛奶成本(不含物业、厂房、设备折旧)2.27元/公斤,同比下降1.7%。直接饲料成本降至1.75元/公斤,同比下降1.7%。

此外,沈梦表示,现代畜牧业的主要资源都集中在上游,所以营销成本也比全产业链或下游企业少。

对于公司原奶业务的发展前景,现代牧业在财报中的预期较为乐观:“规模化牧场已成为我国商业化原奶生产的主体。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门槛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散养、中小型牧场模式不再具有竞争优势。未来原料奶的增量需求将主要通过增加人口和增加规模化牧场的产量来解决。”

利益平衡

在2B原奶业务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之际,现代牧业为何将目光转回2C市场?沈梦认为,虽然公司的大股东是蒙牛,但现代牧业一直有意与蒙牛保持距离。终端产品开发的重启,应该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其独立性。

现代牧业从成立之初就和蒙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牧业创始人邓九强也是蒙牛的创业元老。2013年5月,蒙牛以32亿港元从KKR和CDH投资手中收购并持有现代牧业28%的股权。目前,蒙牛持有现代牧业58.15%的股份,是后者的第一大股东。

蒙牛不仅是现代牧业的最大股东,也是其最大的客户。2008年,现代牧业与蒙牛签订了10战略合作合同,期间现代牧业生产的原料奶70%以上必须供应给蒙牛。2009年至2011年,销售给蒙牛乳业的原奶占现代牧业总产量的比例分别高达97.6%、97.5%和98.5%。

近年来,虽然现代牧业销售给蒙牛的原奶比例有所下降,但蒙牛仍是现代牧业的最大客户。2019年,来自蒙牛的营业收入占现代牧业总营业收入的85.3%。在8月25日现代牧业的业绩说明会上,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现代牧业82.5%的原奶销售给蒙牛,9.9%给新希望,7.6%给其他客户。

对于原料奶生产商来说,过度依赖单一客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资料显示,2014年原料奶危机爆发后,蒙牛减少了对现代牧业的原料奶采购量,导致现代牧业不得不对部分过剩的鲜奶进行喷粉,造成变相“倒奶杀牛”。

“现代牧业的高管希望减少对蒙牛的依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代牧业这次相当于从优势领域进入红海市场,需要三思。”沈梦说。乳业分析师宋亮对《今日北京商报》表示,“现代畜牧业目前在2C方面没有优势。无论是品牌意识还是其他方面,现代畜牧业都比较薄弱。”北京商报记者钱杨蒲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