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有没有类似南水北调的特大水利工程?
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涉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到黄河上游”,解决黄河中上游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的用水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具体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何时开工还是未知数。
然而,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一项“南水北调”的大型水利工程已经开工,这就是“绰辽引水工程”。输水工程全长389.52km,起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国有呼格吉勒图养殖场,止于巴彦乌兰苏木文德根水库(在建),自北向南穿越桂柳河、洮儿河、霍林河,途经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兴安盟通辽。
可以说,“辽宁引水工程”是典型的“富水不流外人田”。水利工程的起点是文德根水库,主要由发源于大兴安岭东麓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的绰尔河供水。因此,绰尔河在180 km处向东流入黑龙江省嫩江。这项水利工程的建成必然会减少嫩江的水量。因此,2065438+2006年6月,环保部下达了不批准该水利工程的决定,理由是“引水规模过大将明显退化下游生态”。但经过内蒙古自治区的不懈努力,水利工程终于获批。
总之,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境内各县的草原因缺水而不断沙化,无法控制下游嫩江流域是否会出现生态退化。
“引绰入辽”是内蒙古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252.1.6亿元。建设征地涉及兴安盟、通辽市2个地级市、9个县、27个乡(镇、农场)、98个行政村(嘎查)、3个林场。征地总用地面积为199136.68亩,其中169221.94亩为永久征地,其余为临时征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将对内蒙古东部乃至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将有效缓解内蒙古东部西辽河流域严重缺水状况,对促进兴安盟和通辽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支撑保障能力,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