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钢铁是如何炼成的?看看首钢的“智能钢铁”生产线
遥控结束人工高空作业
首钢京唐公司高强度钢连续酸洗生产线上,5G给悬挂在空中20多米的天车带来“生命”。一台天车准确地将钢卷从车上吊起卸下,另一台天车平稳地将钢卷从货场吊至酸洗车间。
4G时代,这样流动的场景可遇而不可求。
在吊车师傅杨晓东的记忆中,过去司机要操纵吊车在酸洗原料仓和酸洗中间仓人工吊卸钢卷。一次在高空工作几个小时对司机的意志和身体素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安全隐患难以避免。现在,5G终于把起重机司机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了。
依靠安装在库区和行车上的高清摄像头,以及基于5G低时延、大带宽的网络支持,工作人员坐在5G吊车干净安静的远程控制室内,看着5G实时传回的高清画面,像“打游戏”一样轻点操作键。吊车准确地前进了10米,然后下降,几吨钢材被轻微吊起,吊臂几乎没有晃动,钢材就这样稳稳地送到了酸洗车间。
“没有刺鼻的酸味和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声,运转5分钟也不会出汗。5G通信实时监控交通控制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并发出指令。天车就像被5 G赋予了‘生命’,”杨晓东感慨道:“现在我可以坐在远端舒适的空调房里了。以前老师傅们在天车驾驶室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太热了,没法多喝水。”
华为5G钢铁行业专家彭军表示,上行带宽不足会导致视频卡顿,影响操作员对现场工况的判断;如果控制信号延时较大,操作会“卡死”,严重时会直接停止业务。5G方案克服了光纤铺设不方便,WiFi容量不稳定的缺点。起重机操作员可以借助监控视频和操作手柄实现远程精确吊装。
有智商的工厂实现降本增效。
钢铁行业是工业制造领域应用场景最丰富、最复杂的行业,也是对智能化需求最迫切的行业。
速度高于1Gbps,延迟小于20毫秒。5G的特性为行业带来了最活跃的创新元素。在首钢京唐,5G行业专网和工业互联平台已经形成,5G安全生产视频回传、5G无人天车、5G AR辅助巡检、5G远程集中控制等多场景应用逐步落地,推动了5G技术与钢铁行业的融合。
在酸洗原料仓库、中间仓库、镀锌成品仓库,遍布车间的摄像头清晰地将实时图像传回指挥中心的屏幕。由于极低的时延,管制员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智能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成本。首钢京唐公司信息计量部部长郭亮介绍,以5G+视频反馈功能为例,该应用解决了厂房内的光缆布设和改造问题,实现了后期业务随时接入,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如今,5G吊车在库区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驾驶、视频监控和返回,大大提高了产量。如果装卸环节完好率接近100%,也节省了50%的操作人员。
5G“化学反应”催生智能工厂
在5G、AI、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业正在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当钢铁行业遇到5G,正在加速产生一种全新的“化学反应”,这更加坚定了首钢京唐用5G技术打造智能钢铁的信心。
郭亮充满信心地表示,首钢京唐正在加紧5G网络的覆盖,其创新的5G应用场景,如无人车场、园区智能安防、工厂自动驾驶等将陆续实现。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工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万亿元,包括钢铁在内的主要工业行业在5G数字化的道路上越跑越快。在5G的技术引擎驱动下,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不断添砖加瓦。
据彭军介绍,在首钢经验的指导下,吕林燕湘钢的“黑光工厂”、“5G+智慧工厂”等示范项目已经落地,宝钢、河钢、柳钢也依托5G进行智能化应用实践。大量钢企开始利用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进行全流程数字化升级,建设5G智慧工厂,推动行业向智慧钢铁方向发展。钢铁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