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大数据发展
近年来,大数据已经成为重塑金融竞争格局的重要支撑和抓手。特别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加快数据资源的享有、开放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助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服务与创新”论坛于8月17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办。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和上海银监局指导。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上海证券报、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易迅财经协办,证大财富特别支持。
img src = '/large/c5b 00057 DCC 4232 c 44 e '/
大数据之父勋伯格曾说,“大数据开启了时代的重大变革。就像望远镜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让我们观察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成为新发明和服务的来源,更多的变化即将发生。”
img src = '/large/c5e 0002510 CD 74d 6298 '/
张笑君表示,传统金融行业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实现产业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是每个企业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降低金融风险,促进“大数据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也是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面临的新课题。
据了解,2016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新华社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2065438+2006年7月底,新华社完成国内分社采编管理“两分离两加强”重大机构改革。7月1日,新闻信息中心上海中心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新华社在上海的各项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保持传统信息产品和业务优势的同时,上海证券报将能够专注于国家战略和上海本地业务的整体发展。在垂直管理系统和上海分社的双重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夯实基础,求新求变,进一步扩大新华社新闻产品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张笑君说。
img src = '/large/c5d 000581 f 9 CB 43 f 6 c 4 '/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表示,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规划所谓的“形势、战略、技术”。所谓“趋势”,永远不应该是趋势的敌人。一个人,一个企业做一件事,一定要顺应时代潮流,顺势而为。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文明时代,第一个是PC时代,第二个是网络时代,第三个是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能发展成引擎吗?邵志清讲了三个方面。首先,世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90年代中期加入互联网大家庭,实现了人际交往的突破,让“一封家书抵得上一吨黄金”不复存在。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谋划实现大数据时代的国家发展,因为大数据已经是一种资源,一种资产。显然,它已经成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大数据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可或缺的方面。
第二,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的生产要素。大数据为计算开辟了新的模式和路径。产业方面,有新业务、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给新经济带来很多活力。现在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数据资源,如何服务社会和市场,从而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如何在社会治理中管理好网格。大数据也带来了很多机会,例如,它可以用于控制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和交通运输。
第三,利用大数据安装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要从资源、技术、使用、产业、安全等方面着力。
邵志清表示,最近上海也在制定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与国家层面的战略对接,结合上海的实际,大概有几个方面要做:要素供给、使用创新、产业发展。他认为需要在几个方面加快建设:一是整合* * * *享有的资源流通体系。二是创新积极的行业使用制度。三是发展自主可控的数据技术服务体系。第四是世界一流的大数据基础设施体系。第五,可信、安全、独立的担保体系。
img src = '/large/c5e 0002510d 22 a 7942 e '/
上海数据交换中心首席运营官沈翔宇
“就具体周期而言,我们从高风险到低风险评估了所有数据。从用户产生的原始数据到后来产生的数据,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群体都有几个要求。进入流通,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大要素:数据必须有ID,数据必须有维度主键,这是关键。这是分配ID、分配key、设置限制、及时提供数据、设置交易价格的角度。”他们把数据交易中心能为大家提供的服务分为会员、挂牌、撮合、分销、清算服务五个方面。沈翔宇说会有一个交易平台给大家用。
img src = '/large/C5 c 00057 e 30 BF 384969 '/
上海大数据联盟
常务副秘书长马会民
上海大数据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马会民发表了“大数据推动产业创新”的演讲。市场交易成本主要由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构成。他说,企业的组织成本主要是指维持企业内部各部门运转所需的各种行政成本和协调成本。
当企业中的组织管理成本扩大到等于市场交易成本时,企业就达到了它的最大边界。比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大大降低了出租车行业的交易成本,传统出租车公司逐渐受到中间市场——平台公司的影响。比如滴滴打车和优步,有了这些平台,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互联网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行业的生产带来了变化。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解决了某一信息不对称领域导致的交易成本增加的过程。
通过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我们收集大量数据后,会形成一个用户的画像。无论是线上的数据还是线下的数据,汇聚到一起之后就会知道这个个人或者企业到底需要什么。这里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线上线下数据的个人标签。”马会民说。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
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罗明雄分享了“从互联网金融投融资看大数据金融”主题。他说,把互联网金融等同于P2P和骗子是非常不准确的。P2P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分支,骗子只是打着P2P的旗号行骗。他将大数据产业链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数据源、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使用。
谁能做好大数据金融?罗明雄说,一是合法获取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二是能够专业挖掘、整理、清洗这些非结构化数据。他建议大家不要完全把银行想象成传统的金融机构。银行业正在发生变化。银行会通盘考虑很多领域。如果他们要做风控,会得到很多数据,然后通过这些数据,包括你的信用风控,精准营销,运营决策优化。他说,银行的电商打通信息,本质上和余额宝很像。余额宝利用信息技术,让普通人享受一种门槛极低的类似私人银行的金融服务。
罗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是由银行或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通过对核心企业的绑定和对核心企业的授信,对其上下游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供应链金融企业的BD能力和自身资源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最近开始用B2B或者SaaS模式切入供应链金融,从“三流”模式,成为供应链金融最容易弯道超车的商业模式。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就是你可以抓住中小企业,为他们提供一整套供应链金融服务。
万达金融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征信公司总经理嵇磊。
万达金融集团总裁助理、万达征信公司总经理嵇磊结合自己在银行、征信行业、征信领域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了征信行业的发展机遇。
从国外征信业的发展来看,美国的征信体系最为成熟,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处理到信用使用的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从而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场规模。嵇磊表示,美国征信业的发展历程、动因和趋势对中国征信市场和机构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从发展路径看,美国征信业经历了快速发展、法律完善、行业整合、成熟发展四个阶段。最后,经过行业洗牌和整合,机构数量从最多的2000家减少到500家,全国性征信巨头逐渐出现。
研究和分析国外市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中国的征信市场。截至2015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收录自然人信息8.8亿条,其中有信用记录的3.8亿条;企业和其他组织21.2万户,其中有信用记录的577万户。随着庞大消费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以及互联网和大数据运用的跨越式发展,更多的社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参与到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中。
尽管背景和数据类型不同,但各家征信公司在个人征信业务的具体规划中,都突出了“大数据”和“互联网征信”。互联网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非常广泛,可以覆盖无法在银行留下信用记录的庞大群体,从而成为央行征信体系的有益补充。
嵇磊认为,征信行业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随着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消费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征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法律法规的完善为征信的发展提供了支撑;第二,消费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征信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推动了征信业务的全面升级;第四,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信用价值的认知。
易迅金融总经理孙海江
易迅金融总经理孙海江表示,大数据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现在,整体大数据和人工数据的90%是在最近三年内生成的。每天使用消费类软件,比如滴滴打车、金融软件等工具软件,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的服务可以带来价值,这些数据的使用也可以带来价值。但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数据的困扰。
圆桌讨论中,光大云浮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绿地金融服务CEO、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军、证大财富总裁戴伟新、前海征信副总经理石围绕四个话题,分别是:大数据时代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大数据金融如何服务小微企业;如何管理大数据征信使用中的挑战和风险;政府如何监管和服务大数据的金融创新?
光大云浮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
光大云浮副董事长兼总裁夏令武表示,近年来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多机遇。这种机会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更大更强的生存能力。有人说互联网会颠覆传统机构。现在从大数据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传统金融机构控制着金融业和经济部门的最大数据。因为金融机构操作的是数据。所以我认为大数据增强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也促进了新的金融服务形式的出现,光大云支付就是这两方面的结合。
绿地金融服务公司首席执行官杨晓东
作为陆金所创始管理团队之一,绿地金融服务首席执行官杨晓东表示,大数据最重要的是降低企业成本。从商业角度来说,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我对大数据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但是目前的情况还是不尽如人意。比如在美国,这是我在90年代做的一个项目。在90年代,你可以在美国的互联网上开一个账户,我可以在1秒内知道所有的信息。但是目前国内的信息还是海岛信息,没有统一的信息证明这个人可信,可以在网上开户。市场数据的成本是否合理,是大数据成功的关键。他希望政府不仅能为金融企业提供公开信息,也能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开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金融企业降低成本。
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进军
上海互联网大数据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陆进军表示,整个大数据行业存在一个乱象。一方面,拥有数据的人,比如政府、银行、运营商,很难开放。另一方面,很多公司都声称有数据。但是这些数据从何而来?可能会涉及到隐私泄露的问题。围绕金融谈大数据,谈移动互联网,是真正能改变金融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技术和手段。因为移动互联网,各种宝,各种贷,给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当然在选择过程中也带来了很多风险。这是做技术、做管理、做监督的人都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客户画像、获客、征信等等问题,而且一定要做好。
陆进军说,大数据一定是开放的,跨界的。如果你是一个封闭的数据群,你也可以做数据分析,但是只有打通渠道,和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交流和结合,才能产生更多的价值。这也是大数据交易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注意大数据的安全性。
证大财富CEO戴伟新
证大财富CEO戴伟新认为,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的结合度非常高。他们公司两年前做了一个“淘宝达人贷”,面对的客户是在淘宝上花钱做信用贷款的人。这个产品推出的时候,芝麻信用分还没出来。通过这两年的数据积累,未来在大数据的运用上可以做一些改进。我们可以结合芝麻信用分来看,我们客户的表现和真实的芝麻信用分有很大的关联性,从而验证芝麻信用分在这样的市场中是否有更好的使用场景。
戴伟新表示,金融最大的点是风险控制,大家的数据共享可以有效减少这方面的损失。他表示,证大财富一直在与上海官方机构和民间征信机构合作,共享数据。
前海征信副总经理石
前海征信副总经理石从征信与金融的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金融的核心是风险定价,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原来传统的金融方式主要是线下的,比如贷款必须要面签。但是现在很多都是远程在线的。没有现代征信行业的发展,远程开户、人脸识别等技术是不可能的。未来,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会越来越重要。
史介绍,征信行业面临的挑战是信息孤岛、安全合规和技术创新。
他说,现在信用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公共信用数据,第二类是金融信用数据,第三类是生活信用数据。这三个方面的数据都在不同的地方,整合这三类需要一个大的策略。数据联盟和数据交易中心的出现为数据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将成为征信行业未来发展的契机。
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大问题是个人信息泄露的泛滥。前海的信贷运作非常规范。任何数据收集和披露都必须按照法律渠道和规则进行。大数据的前提是合法合规。
大数据征信时代有很多创新,但一定要谨慎。事实上,传统的金融征信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可以有效判断一个人的信用风险。现在大数据发展很快,但是这些信息和标签是否真的能防范风险,还需要验证。所以所有的创新都不会被推向市场,经过长期验证后会非常负责任的推向市场。
主持人:第一财经主持人柳椰。
相关问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