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亿的《楚乔传》,为什么都是五毛钱的特效?
与火爆的收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中无处不在的铺垫。
主角耍花招,配角耍花招,群众耍花招。看剧看久了,给人一种感觉,如果可以用招数,为什么还要拍?稍微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抠图大部分场景都是在绿屏工作室完成的,最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场地和布景的成本。
因此,对于一部戏剧来说,如果大量使用通用的抠图技术,唯一的原因是:
缺钱
要知道,《楚乔传》的制作成本:两...一亿!每集平均制作成本高达345万。15年《米月传奇》的制作成本也是2亿,平均每集250万,人都是全实景拍摄。
成本两亿,你跟我说没钱?!!!是的,真的没钱!
这不得不提,这两年影视行业最大的槽点之一就是一线明星太贵。
比如之前《择日传》中鹿晗的工资至少6000万,《如意宫中御爱》中周迅的工资9000万等等。一线明星的价格基本可以达到几千万甚至几十亿。对于《楚乔传》这部剧,据说赵李颖一个人就咬掉了8000万,而且是税后!
总的来说,从保证剧的质量来看,明星演员的片酬占整个制作的1/3到1/2是比较合理的。毕竟在影视行业,明星的偶像效应可以节省大量的宣传推广费用。但像《楚乔传》这样的国产影视作品,女一号直接吃掉一半制作费用的情况并不少见,虽然令人咋舌。
如果扣除导演、制片人、演员、编剧的费用(现在一个助理导演能拿40多万),剩下制作和拍摄的费用基本维持在总成本1/3到2/5的水平。
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制作成本。后期制作和特效也是层层外包,实际制作的成本肯定低于这个比例。一个例子就是,国产剧不仅多挖画面,还挖假。
最后人员、工资、中介抽水的成本都省不下来,制作组只能在其他方面尽量控制低成本,比如布景、服装、道具、后期等等。
《楚辞》虽然有2亿的制作成本,但如果真的谈制作成本,可能还不如《围棋公主go》高。毕竟当时主演还没出名,别人吃的榴莲是真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明星的高价是供大于求的结果。简单来说就是作品太多,明星不够。
作品太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资本的涌入,更多的钱用于拍摄。最近两年,股市、债市、房市经历了一波快速行情后,赚钱的效果越来越差。为了找到有利可图的出口,很大一部分资本流向了影视行业。很多资本开始投资影视作品。
我听过最可笑的例子。一个朋友去年在饭桌上伺候一个煤老板。当得知朋友是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时,老板当场表示,这两年听说投资电影很赚钱,想出钱拍一部电影,让坐在旁边的三四个同学分别扮演女一和女二的角色。而且是分分钟签合同画支票的节奏!!!
民营煤老板尚且如此,专业的基金和机构更是趋之若鹜。从15开始,很多号称专注互联网创业的风投开始试水网络电影,甚至院线电影,比如朱啸虎和他的金沙江创投,掀起了这波充电宝浪潮。
适量的资本可以滋养影视行业,过多的资本涌入会摧毁行业。相比增加作品数量,资本改变了影视行业的逻辑。
艺术的逻辑是提高自己的造诣,提高自己的作品水平。资本的逻辑是获取收益,而不是赚更多的钱。这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某基金现在投资一部电影1亿,目标是作品上线后三个月内赚1.2亿,赚的钱比花的钱多。只要能实现基金的收益目标,电影怎么拍,电影的艺术质量有多高,都是次要目标。
同时,影视行业的业务本质上是零售业务,生产一部作品,卖给尽可能多的观众。零售商业的核心是流量。看的人越多,赚的钱就越多。
所以在追求营收为核心逻辑的前提下,资本的话语权变重,会让作品格外注重流量获取。
那些很多人看的剧,自然是资本青睐的。此时,明星自身流量的天然属性已经充分发酵。(另一个流量之王是近两年大热的IP)
因为明星自带流量,一部片子有自己的明星,粉丝会买单。掉明星和IP,作品就能获得足够的观众。如果有更多的人观看,可以在作品中出售广告,或者将作品的版权出售给视频平台,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的可能性。
根据谷多传媒的数据,《楚乔传》上线14天,播放16集。全网累计播放量达88亿,日均6.28亿次,每集5.5亿次,相当于全国每天有将近一半的人在看该剧!
到现在为止,除了春晚,只有明星才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如此强烈的流量瀑布。
相比之下,业内原有的通过两三年打磨作品,打造好团队,获得影视作品本身的高质量和口碑来获取流量的方式,变得缓慢而低效。资本怎么会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花钱请明星就能获得的流量上?
围绕明星和流量,影视行业开始被重塑。当一部影视作品的所有亮点都落在明星身上的时候,给他更多的付出也无可厚非,哪怕是无奈。
其实,如果你认识一些影视圈的朋友,演员、编剧、执行制片人,甚至剧组成员、实地工作者,你就会知道,他们都渴望参与一部高水平影视作品的制作。就连那些明星也想出现在一些能让他们骄傲一辈子的好作品里。
然而,在资本的纠缠下,影视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剧越做越大,慢慢让位于流量。
中国的影视行业还是一个饥肠辘辘的孩子,但是首都的奶妈直接给我送来了难得一见的西冷牛排,不拉肚子才怪。正是因为国内影视行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资本的过早进入,才会在产业薄弱的基础上催生大量“两亿制作,全方位铺垫”的乱象。
可能只有两个“等待”的解决方案。第一,当影视行业的赚钱效应停止,资本开始退潮到合理的位置。第二,当影视行业的整体效率水平不断提高时,可以逐渐承担起这么大的资本量。
不过在此之前,明星的高片酬会是主流,可能会变本加厉。
此前,坊间盛传粉丝渴望《盗墓笔记》剧组邀请李易峰和陈伟霆一起组成CP。如果真是这样,两个明星的工资被咬掉后,剩下的制作费用可能只够他们说相声。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