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镇经济发展
1990以来,积极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依托地处郊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380公顷,年产蔬菜3200吨,产值6200万元。发展果园173公顷,2000年水果产量972吨。
该地区三分之二的城镇位于山区。从1986开始,全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美化环境。全镇植树340万株,绿化风景山15座,森林覆盖率达到29.8%,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654.38+0.3亿元,其中种植业6700万元,林果业600万元,畜牧业2960万元,渔业40万元。
玉成镇全境西南高东北低,两端多丘陵沟壑。西边和尚坊村外嘴山最高,还有蜿蜒向西的小寨顶等山。境内有两条季节性河流,自西向东:一条是北部的石臼河,经白塔镇流入符晓河;一条是南面的苏河边,发源于姚家峪、和尚家,流经、孟家顶、杨兰河、,汇入河。境内有地下水和地表水两种。中国南方的地下水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水。石灰岩水分布在西部山区(禹王山断裂),砂岩水分布在境内中东部。地下水质量良好。地表水主要在符晓河和中部季节性河流中。不能喝。北部地区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王宇西部山区断裂带和范阳河两岸,水质良好。它可用于工业、农业、人和牲畜。镇上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都不错。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和玉米,其次为小米、高粱和大豆,种植少量红薯和花生。经济林以苹果、桃、辣椒为主,少量樱桃、杏。此外,镇政府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力打造万亩香椿基地和辣椒、樱桃等无公害绿色食品产业化、规模化、深加工,增加黄芪等中药材种植面积200亩。大力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2007年完成黄石坞、镇门峪等8个村的自来水村村通工程。搞好猪、鹿等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重点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泰和实业公司与岭西村签订开发协议,租赁土地用于茶叶种植,实现土地流转150亩;搞好植树造林。2008年完成荒山1.2万亩,直播1.2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各类苗木1.2万株。全力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新建防火隔离带35公里;鼓励发展石材、石雕、石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建设沼气池100个。大力开展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国前只有红炉、砖窑等少数企业。1958开始发展社队企业,先后建立了煤矿、石料厂、施工队、机械厂。从1970到1977,先后建有镇水泥厂、通用机械厂、陶瓷厂、钻井队。从65438年到0978年,镇办企业年产值达到265万元,村办企业年产值达到56万元。从1978到1984,域内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原有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同时成立了博山冶金耐火材料厂、水泥制品厂、电动滚筒厂、麻纺织厂。各村还逐步建立了耐火材料厂、瓷器厂、木材厂、石材厂、条织布厂、腈纶纺织厂、棉纺厂等企业。
从65438年到098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3902万元。从1985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根据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区内城镇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信息灵通,把发展镇村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先后成立了博山开发区热电厂、淄博天府实业总公司等企业;同时,该镇骨干企业山东祥和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禹城水泥厂、塑料厂、微电机厂、建材机械厂、钢管厂、生物制品厂等一批新企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年产40万吨水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省级企业集团,年产值654.38+0.6亿元。
万杰集团是巴山村的企业。集团从纺织印染厂起步,从1984到1989,先后建成了运动服装厂、毛纺厂、棉纺厂、毛巾厂等十几家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03万元,利税12万元。从1990到1994,共投资3.5亿元建设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医院——淄博万杰医院。他们从国外引进了最先进的大型诊疗设备,如核磁共振、伽玛刀、X刀、光子刀、诺丽刀、帕特尔、心脏激光治疗机等。,填补了国内空白6次,达到了肿瘤疾病治疗的国际先进水平。1995年又投资9000万元建设山东万杰医学院,1997年又投资6000万元建设万杰制药厂。2000年投资7亿元建设20万吨纤维项目,2001年底建成投产。2001 1万杰高科股票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交易。1986以来,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完成科技攻关项目56项,开发新产品30余项,实施星火项目92项。全镇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1990以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到2000年,全镇合同利用外资609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36万美元,建成外资企业32家,被评为淄博十强镇。1995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
淄博卓越集团和淄博鲁中集团分别以1997位列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第33位和第57位。2000年,全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02家。2000年,个体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800万元。截至2000年底,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1家,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多家。2000年有工业企业367家,从业人员10539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22.3亿元,工业总产值29亿元,利税3.4亿元。名优产品有“白石洞”牌425#和525#通用硅酸盐水泥,被评为省优、部优、优质产品,4家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建国前,镇上只有一个焦庄大集,第三产业非常薄弱。1978以后,个体私营商业、餐饮、服务、旅游都发展很快。大峪口、巴山、平度沟、杨家、柳荫等农贸市场相继建成。20世纪90年代后,该镇本着“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建设,边建设边使用,积累发展”的原则发展第三产业,采取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方式,先后建成了一批宾馆、饭店、商店并投入运营。1992年,第三产业实现产值65438+7亿元,从业人员1260人。
1997以来,根据辖区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特别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白石洞的投资开发。到2000年,该镇已建成以姚家峪、白石洞、僧院、虎山为主要景点的旅游景区带。姚家峪村被淄博市评为饮食文化专业村。2000年,全镇有个体工商户1832户,个体运输户1 02户,从业人员4832人。年末固定资产原值5.8亿元,总产值31万元,利税423.2万元。
特色产业产业是区域城镇的特色产业。上市企业、镇村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该镇十大企业中,国有企业1家,镇村集体企业3家,外商投资企业1家,股份制企业2家,私营企业3家。2000年,全镇工业实现税收4729.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