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请帮我分析一下600693。

福建东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693。SH,以下简称东百集团),福建商业龙头,2月10日刚刚开完股东大会,又要马不停蹄地应对新形势。

“福建证监局已经介入,今天下午专门听取了东百集团的汇报。看来情况挺复杂的。”一位知情人2月14日晚告诉记者,“但福建新天地集团是否真的是幕后黑手,目前还没有官方结论。”

此时距离福州市财政局与新天地集团两家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合同还不到两个月。

当天,新天地集团网站“突然”无法登录。此前,该网站披露,持有东百集团20%股权的第一大股东深圳钦州实业,以及年前签订协议共同收购东百集团10.37%股权的福州青龙投资有限公司和福州华港投资有限公司,均为新天地集团的“下属企业”。

“如果钦州实业真的属于新天地集团的嫡系,一旦东百集团10.37%国有股权转让获得国资委批准,新天地集团直接控制的东百集团股份将达到30.37%,将引发要约收购。”知情人说。

收购悬念

2005年2月22日,65438+东百集团发布公告称,福州市财政局将13689400股东百集团国有股权分别转让给青龙投资和华港投资,每股价格36943元,转让金额5057万元。

虽然转让价格高于2005年第三季度每股净资产2.79元,但与4年前深圳商飞实业和钦州实业转让29%股权的价格相同。

“那时候东百集团没落,国有股转让很痛苦。现在东百集团业绩全面回升。2004年每股收益达到0.226元,调整后每股净资产达到1.392元。2005年三季度末,每股收益达到0.65,438+05元。但是股权转让的价格和四年前一样,完全不合理。”兴业证券陈姓分析师认为。

东百集团公告显示,青龙投资、华港投资注册地址为福州市伍肆路新天地大厦16层,法定代表人为何建光,与新天地旗下的港督地产等公司共用一个办公单位。

65438+10月10日,东百集团200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收购中侨(福建)置业有限公司剩余股权》的议案,控股子公司福建东方百货管理有限公司以1980年6月出生的傅洋女士持有的中侨置业25%股权13万元,去年6月,东方百货以3900万元收购香港中侨集团持有的中侨地产75%股份。

为什么东百集团不一次性接受100%股权?

“这可能是新天地集团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收购,空手而归。”知情人说。

2005年6月5日,65438,中侨地产为新天地集团旗下的怡康贸易和怡康集团提供总额为8000万元的贷款担保。保障期截止到2005年2月5日65438,现已到期。《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被收购公司不得向收购人提供任何形式的财务资助。

显然,中侨地产为益康商贸和益康集团提供的贷款担保排在最前面,东百集团收购中侨地产排在最后。新天地集团巧妙的资本运作在于它的“雪藏”。

隐形捕食者

“虽然钦州实业和新天地集团的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但这里面还是有迹可循的。”知情人说。

公开资料显示,东百集团原国有股份总数为565,438+0,926,5438+0,920,占总股本的39.37%。由于经营业绩下滑,2001年6月22日,福州市财政局首次公开征集东百集团国有股受让方,底价6543.8+650亿元,成为全国“公开征集国有股受让方”第一案。新天地集团旗下的福建益康集团和厦门的福建盛辉集团作为一致行动人参与竞标,最终盛辉集团和益康集团出价最高。达到654.38+0.92亿元,比排名第三的深圳市商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高出654.38+0.5万元,但最终福州方面同意的结果是,时尚知名度不高的商飞实业胜出。

戏剧性的变化是,转让股份比例几经波折,从39.37%变成了29%。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未入围的钦州实业以20%的比例被接纳,成为第一大股东。商飞实业仅持股9%,转让价格为每股3.6943元。其余10.37%股份仍由福州市财政局持有。

然而,商飞实业和钦州实业在正式转让转让的股权方面进展缓慢。直到65438+去年2月30日,东百集团发布公告称,持续四年半的两次股权转让获得国资委批准。市场认为,钦州实业和商飞实业都是“商飞系”掌门人李飞烈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公司。两家公司的联合持股意味着东百集团成为“商飞系”的一员。

“现在事实开始变得清楚了。实际上钦州实业控制东百集团,新天地集团控制钦州实业。”知情人说,“新天地集团在第一次受挫后采取迂回战术,最终让钦州实业走上前台进入东百集团。其巧妙的操作手法,真如行云流水。”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钦州实业法定代表人、东百集团董事局主席毕德才是新天地集团实际控制人的岳父。

“新天地集团是外资企业。通过钦州实业、青龙投资、华港投资曲线控股东百集团,规避国家法律法规和外商收购上市公司的一些特殊规定。”上述人士表示。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新天地集团这个鬼头鬼脑的资本大鳄还在“建设中任重道远”,而可能触及要约收购的东百集团是否还能洞悉市场,让新天地集团揭开幕后的面纱,关键在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