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有哪些注意事项?

结合华为在多年管理改革中总结出的“七大反对”和中天华夏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的经验,通过对“七大反对”的理解,希望能对进行IPD改革的企业有所帮助。

第一点:反对完美主义。

“尽善尽美”可能意味着极其精确,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而刻意追求尽善尽美可能意味着极其精细复杂,可能导致对资源的要求极高,效率大打折扣,而所谓的“创新”则可能成为自我创伤。

第二点:反对复杂的哲学。

不是每个创新者都知道华为产品的毛利率有多高,华为的产品开发团队有多大,华为精细复杂的流程和极其细分的岗位分工需要多少管理成本。而这些并不适合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

观点三:反对盲目创新。

此外,创新必然代价高昂且具有破坏性。即使是不断变革的华为,也一再强调“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和“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创新,从不脱离传统盲目创新,而是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新者必须明白创新具有两面性。

第四点:反对没有整体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

在许多企业中,流程是由职能部门构建的,旨在满足其自身业务运营的需要。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它没有全局思维,而这个结果恰恰是由于它没有从企业的全局角度对整个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系统的考虑,使得各职能部门缺乏整体指导,狭隘地从单个部门的角度设计细分流程。

第五点: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领导的变革。

我们常说,IPD改革是一项一流的工程。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变革的是领导者,必须具备一把手的全局思维。

第六点:反对没有业务经验的员工参与变革。

没有本企业有业务经验的人参与变革,变革可能会变成一场模拟的“游戏”,而游戏世界总是与现实世界如此不同。

第七点:反对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就可以实用的过程。

有些流程,比如产品开发流程,在大规模实施之前必须经过有效充分的论证,这就需要大规模、多员工实施,否则就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保证流程的质量、流程的可执行性、流程与企业实际情况的匹配性,不仅需要有经验的人参与改革,还需要反复认真审核,还需要用真实案例进行沙盘演练,甚至需要用典型真实项目进行试点,以保证流程的质量。

这七个异议不能孤立看待,要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理解,才能理解华为成功转型的核心思想,避免在自身企业变革时走入误区。

如果您的企业准备实施IPD,或者您对IPD体系有浓厚的兴趣,请阅读中天华夏专家顾问朱勇先生撰写的《华为改革的“七大反对”对IPD改革的误解》,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