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曼陀罗”?
你说的曼陀罗其实是一个“曼陀罗”,是用都陀罗/曼陀罗写的。
一般来说,是指佛、菩萨等造像,或种子字、三昧形按一定方式排列的图案。还翻译了曼达罗,曼达罗,曼陀罗,曼达罗等。坛城、中卫、坛等的意译。梵文曼陀罗人!d!Ala的意思是人,意思是‘心髓’和‘精’!d!和la,意思是“的”。因此,‘曼陀罗’这个词的意思是‘获得本质’。所谓‘得道’,是指获得佛的无上平等觉悟。因为曼荼罗是真理的象征,它像一个圆轮一样完美,所以它可能被翻译为‘圆轮已经足够’。因为曼陀罗也被认为有“开悟之地”和“道场”的意思,而道场是如来、菩萨聚集的地方,所以曼陀罗有“坛”和“集会”的意思。所以把佛菩萨的圣像聚集在一个坛上,或者描绘在一个地方,就叫曼荼罗。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想,即不仅佛教可以成佛,其他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种子(菩提心)。如果这颗种子被开发出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佛。没有被开发的菩提子被称为‘自性曼陀罗’。经典里说佛用神力让会众看到佛的世界。还说众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眼光和修行去观察佛国世界。佛教的这种静观叫做‘曼陀罗静观’。但是,想想也不容易,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因此,所谓的‘象似曼荼罗’是根据视觉画出获得的佛像,或者在祭坛上排列佛像和沙门形状而形成的。
曼荼罗
山茶花,又名曼陀罗花,是佛教中的吉祥花。相传佛陀弘法时,降下满天曼陀罗花,象征宁静、安详、吉祥。
曼陀罗是梵文曼陀罗的音译;曼陀罗也翻译为“曼陀罗”、“慢”、“满”。曼陀罗释义为“坛”、“坛场”、“坛城”、“轮圆满”、“聚会”。藏语dkyil-vkhor,音译为“姬阆”,直译为“中卫”。它是深奥的传统修行能量的中心。一般密教中的曼陀罗可分为四类:曼陀罗、沙门达摩曼陀罗、法玛曼陀罗、因缘曼陀罗。密宗神灵及其家人的聚集地。这个本尊就是主,郭涛的功德把群众想得尽可能的近,群众围着这个本尊庄严地玩,这叫轮圈。藏语叫“吉克尔”。这个祭坛城市的塑造和绘制要按照曼陀罗尺度(也就是尺度大小)来进行。有的是木质的,有的是金属的,有的是彩绘的,有的是彩粉的,有的是细沙的。根据他所修炼的密宗内容,创造了时轮的坛城、吉米的坛城、赫瓦吉拉的坛城、乐圣的坛城、马头王铭的坛城、大维的十三个坛城、十一面观音的坛城、药师佛的坛城。各种祭坛形状都差不多,基本都在外圈里面,也有方形的。颜色不同,外面是圆的,最外层是火焰,火焰外面是生物世界,包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也就是说所有的生物都不能进入锡的金刚城,都被排斥在火焰之外。火焰里面是钻石杵,镇压一切邪灵。内城是方形的城,四面都有门,门口有梯子。城楼耸立,16守卫,每边4人。中间是宫殿,内宅是金刚。大厅顶楼是圆形的,里面有一个小厅,是金刚大师住的地方。不同内容的祭坛城市有不同的佛像和装饰,每个曼荼罗都有自己的本尊。有资料显示,印度密宗佛教为了防止“魔众”入侵,画了一个圈来建一个土坛,有时还在上面画佛、菩萨佛,像个废物。一般划分为圆形或方形的法会修行场所或法坛称为曼荼罗。认为此地诸佛菩萨云集,故又称“聚”或“轮足”。在中国、日本、朝鲜和其他国家,佛教界也在纸上画佛和菩萨的雕像,也被称为曼陀罗。有四种曼陀罗,三种曼陀罗。四种是:(1)大曼陀罗,刻画佛菩萨形象。(2)三昧耶曼荼罗,描绘象征佛菩萨的“杖”(如剑莲)和“印”(手印)。(3)达摩曼陀罗(又称种子曼陀罗)代表佛菩萨的种子(梵文是佛菩萨的象征)。(4)因缘曼荼罗,描绘佛菩萨的雄伟(行动)事业。以及佛菩萨的雕像、画像、塑像,统称为四种曼陀罗。三种是:(1)普门曼荼罗,所有的神都聚集在一起,比如以如来为中心的两个曼荼罗(即金刚界的曼荼罗和胎藏界的曼荼罗)。(2)部内有曼陀罗,也有一些神灵,如佛部的佛顶曼陀罗,莲花部的十一观音曼陀罗。(3)不敬曼陀罗(一尊),一尊以一尊为中心的佛曼陀罗。塔尔寺四大学院根据各自的秘法有不同的曼陀罗。通常有很多用彩粉画画的现象。还有用木头、铜和铜合金制作的精致曼荼罗。比如大井堂的上下两层有两个用铜合金钢材制作的大大小小的曼荼罗。它的形状像城市一样方方正正,工艺精细,制作艺术高超,就像一座精雕细琢的玉石玉亭。曼荼罗在《藏秘》中被视为一种修炼形式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
三维坛城是密宗四神的坛城。有彩色细沙画、帆布画、立体坛城。还有香泥之类的物件,用来按照比例构造和塑造具有立体形象的密宗坛城。目前,塔尔寺按照建筑结构搭建了一座时轮坛立体城。其外殿建筑为三层,高15米,宽16.24米,长19.4米,为重檐大殿。堂内建圆形立体祭坛城,高5米,直径13.5米。内有身、语、意三城,外有土、火、风围城,三城十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