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为开放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武汉为开放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导读:促进人才与市场、成果与企业、项目与资金、产品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武汉将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开放平台,为人才筑梦搭建舞台。

创新驱动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创新创业离不开承载平台。

武汉作为人才大市,多年来致力于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人才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器,为人才项目落地打造载体,为人才资源对接打造交流空间,为人才梦想实现搭建事业舞台。

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我市诞生?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经过30年的发展,全市创新创业平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时俱进,逐步完成了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从单一服务到全链条服务、从区域资源整合到全球资源整合的转变,实现了服务功能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转型升级,形成了多类别、多层次、点线面的平台体系。

到目前为止,该市已建成7座?创谷?52个创新创业园(街区)、21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08个众创空间、1352个企业创新平台和16个人才创新创业超市(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吸引了5000多个行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涌现出一批高端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企业。

好风靠实力,适时扬帆。当前,武汉作为特大城市,正迎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市将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人才链,完善资金链和配套政策链,大力推进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最佳的空间、最佳的政策、最佳的服务广纳天下英才,与武汉结成奋斗与命运的统一体,* * *将历尽艰辛,* * *将创造辉煌。

因地制宜构建科学规划布局平台

注重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与区域产业特色、科教资源优势和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充分利用场馆设施、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低成本高效率推动全市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大发展。

?紧跟产业转型升级。七个在建的城市?创谷?平台,每个?创谷?均瞄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的某一特定细分领域,集聚各区产业链领先、迭代发展的高端人才企业,致力于打造优势产业聚集的高地。

?依托科教资源优势。联合高校,合作建设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围绕高校打造了10产业带和创意圈。大学创新,园区创业?模式,促进产学研深度对接融合,有效承接高校科教成果转化。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创投联合成立祁鸣明星创客空间,培育了华科联创团队、闫冰团队、电气电子科技创新中心、机械创新基地等19个示范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线上聚集了1000余名大学生科技创新精英。

?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守住这座城市?三九?转型的契机是利用闲置的厂房、仓库、建筑和商业设施,充分发挥企业、投资机构、高校等社会力量,改造建设以创业咖啡、创客空间为主要形式的众创空间和新型孵化器,让众创空间遍布城市,创新创业从哪里开始?利基?变成?大众?。汉阳区对原824厂老工业厂房进行重新设计,将其打造成汉阳创意产业园,吸引了大量创意产业人才入驻。

痛点思维不断完善平台服务功能

根据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人才?痛点?努力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宜居、便捷、低成本、高效的生产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

?着力打造生产服务全链条。围绕人才创新创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阶段,提供全方位、全链条、保姆式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从?幼苗?长大?参天大树?。由东科创星孵化器打造?免费创业培训+定制辅导+早期天使投资+资源* * *?孵化器模式,181学生中的52个?3551光谷人才?而12新三板挂牌公司,号称武汉?创业黄埔?。

?专注于提供保姆式的生活服务。为了天赋,对吧?生活圈?将平台打造成为人才可以轻松工作、生活、娱乐的平台?充满活力的社区?让人才创新创业,生活无忧。光谷生物城是重点建设吗?1 km生活圈?、配套餐饮、超市及必要的室内外活动设施,建设人才公寓,引入邮政、电信、燃气、自来水、电力等公共便民服务。,同时开展体育比赛、读书会、音乐剧、艺术展览等文化娱乐活动。,丰富人才的文化生活,让人才在创新创业的同时享受生活。

?着力打造人性化生态服务。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打造和留住人才?硬生态?一般来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选择在湖、山、水、绿化带等环境优美的地区,或者毗邻高校、历史文化街区等条件优越的地区,一方面提升人才在武汉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软生态?,升级天赋到?城市合伙人?战略高度,给予制度化的保护和礼遇,创造?谁近谁喜,谁远谁来?社会风气。

企业创新R&D平台

例如:烽火创新谷

企业创新R&D平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技术转移、技术R&D和资源共享的功能。平台建设一般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支撑,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院、企业技术R&D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中心。全市各类企业创新平台1352个,其中工业技术研究院11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3个,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43个,校企共建R&D中心35个,院士工作站28个,有效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烽火创新谷是华中第一家。智慧城市?主题创新创业基地也是湖北省首个形成的创新创业基地。地方政府、大型央企、高校?* * *建成,?产学研?智慧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聚焦烽火创新谷?资产管理、投资、创客中心、公共服务?四个平台,重点?平安城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三个方向,将烽火科技和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产业需求和科研需求转化为适合创新创业的项目。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促进产业、人才、资本?聚集?,实现生态链* * *健康* * *荣耀。

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集聚创新创业要素。

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集聚政策、人才、资金、技术、成果、场地等创新要素,促进人才与市场、成果与企业、项目与资金、产品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和深度融合。

?有效聚合政府资源。统筹政策落实,汇聚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创新创业优惠政策,确保政策落实;统筹场地使用,建立孵化场地统一信息管理,实现创业场地高效流转和优化配置;统筹资金支持,确保人才专项资金最大限度用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超市?一窗受理,一站式联办,一网运行?基于的并行服务机制。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类创新要素效益最大化。高投入和创新?梦想容器设立了20多个创投基金,每周都有?融资微路演?邀请投资者和融资企业进行项目融资配对。

?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平台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举办人才沙龙、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资本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东西湖区人才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推出创客空间会员卡、人才医疗服务卡等20余项服务产品。

优化管理,实现平台* * *构建* *享受* * *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推动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多种力量参与平台建设发展,形成* * *建* *联动体系,不断增强平台持续发展活力。

?加强部门联动。组织部牵头,科技、经信、发改、人社、房管等部门参与。各司其职,组织建设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特色孵化器,开展人才交流和创新创业活动。

?促进政企联动。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政府发挥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的作用,企业发挥运营管理和规划研发的优势,推动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万力武汉城市合伙人基地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武昌区委组织部和水果湖街道共建,引入专业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实现平台联动。纵向上,推动谷创、创新创业园(街区)、孵化器、众创空间、企业创新平台和?城市合伙人?服务中心与人才超市进行服务对接,实现市、区、园区、企业服务资源的对接互动;横向上,推动各平台相互开放服务对接通道,融资、人才、场地、活动、创业辅导等服务资源相互利用,实现平台资源开放共享,打造互动创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