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说明书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产品介绍通用名: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制造商:广州白云山明星制药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914
药品规格:10000单位
药价:187元。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药品名称说明书
通用名称: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英文名: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汉语拼音:诸舍雍门东弦?安美
主要成分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主要成分是门冬酰胺酶。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为白色冻干块。
药理学和毒理学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是来自大肠杆菌的酶制剂,可将血清中的天冬酰胺水解成天冬氨酸和氨,天冬酰胺是细胞合成蛋白质和增殖的必需氨基酸。
正常细胞有自行合成天冬酰胺的功能,而急性白血病等肿瘤细胞没有。因此,当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快速缺失天冬酰胺时,肿瘤细胞由于既不能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天冬酰胺,又不能自我合成,从而阻碍了其蛋白质合成,抑制了其增殖,破坏了大量细胞,因而无法生长存活。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还能干扰细胞DNA和RNA的合成,可能作用于细胞G1的增殖周期,是抑制该阶段细胞分裂的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药物动力学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通过肌肉或静脉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30%。吸收后,可在淋巴中检出,但在脑脊液中浓度很低。注射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后,血液中的天冬酰胺浓度几乎立即下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说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进入体内后不久就开始发挥作用。
肌肉注射后血浆t1/2为39 ~ 49小时,静脉注射后血浆t1/2为8 ~ 30小时。肌注后达峰时间为12 ~ 24小时,但停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后23 ~ 33天血浆中仍可检测到天冬酰胺,注射用天冬酰胺的排泄似乎是双相的,仅少量出现在尿中。
指示
适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非何杰金病淋巴瘤、黑色素瘤等。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可抑制上述肿瘤细胞的增殖,其中对儿童急性淋巴瘤的诱导缓解期有较好的作用,有时对部分常用化疗药物缓解后复发的患者也可能有效,但单独使用时缓解期短,易产生耐药性,故常与其他化疗药物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剂量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治疗方案,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的用量差异很大。
以急性淋巴瘤诱导缓解方案为例:根据体表面积,每日剂量为500单位/m2,或1000单位/m2,最高2000单位/m2;以10 ~ 20天为一个疗程。
反作用
成年人似乎比儿童更常见。
(1)常见过敏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损伤、胰腺炎、食欲不振、凝血因子ⅴ、ⅶ、ⅷ、ⅸ和纤维蛋白原下降等。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突然呼吸困难、关节肿痛、皮疹、皮肤瘙痒和面部水肿,严重者可导致呼吸窘迫、休克甚至死亡。
虽然肌肉注射治疗的晚期儿童白血病轻度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据报道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低于静脉注射。过敏反应一般容易发生在多次注射的患者身上,但在皮内过敏试验(简称皮试)阴性的患者身上发生过。
另外,有些过敏体质的人,即使注射皮试剂量的门冬酰胺酶,也会偶尔出现过敏反应。
肝损害通常发生在治疗开始后2周内,可出现各种肝功能异常,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SGp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SGOT)]和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已有通过肝活检证实脂肪肝病变的病例。
如果患者感到剧烈的上腹痛并伴有恶心、呕吐,应怀疑是急性胰腺炎,其中暴发性胰腺炎非常危急,甚至可能致命。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
(2)罕见病包括血糖升高、高尿酸血症、高热、精神和神经毒性。高血糖患者出现多尿、多饮、口渴等症状,血酮含量正常的同时,血浆渗透压可能升高。高血糖可通过停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或给予适量胰岛素和补液来缓解或消失,但少数严重病例可致命。
高尿酸血症常发生在治疗初期。由于大量肿瘤细胞被迅速破坏,核酸分解释放的尿酸量增加,严重时可引起尿酸性肾病和肾功能衰竭。
精神病学和神经毒性表现为嗜睡、精神抑郁、精神错乱、情绪激动、幻觉,偶尔出现帕金森综合征。其他包括白细胞减少、免疫抑制和口腔炎。
(3)罕见病例包括出血、高脂血症、颅内出血或血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因纤维蛋白原低、凝血因子减少而引起的骨髓抑制。凝血因子的减少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抑制蛋白质合成有关。
(4)其他:高氨血症、脱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应注意不良反应,并仔细分析其性质。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应立即停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并结合具体表现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积极进行急救处理。
禁忌症
在以下情况下禁用:
①有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
②有胰腺炎病史或现在患有胰腺炎的人;
③目前患有水痘、大面积带状疱疹等严重感染。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大肠杆菌和来自欧文氏菌的天冬酰胺酶之间偶有交叉敏感反应。
(2)干扰诊断:
①甲状腺功能检查:首次注射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后2天内,患者血清甲状腺结合蛋白浓度下降,至下次注射注射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后4周才恢复正常;
②由于天冬酰胺分解,血氨、尿素氮浓度可能升高;
③血糖、尿酸、尿酸可能升高;
④治疗前3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可能延长,血小板计数可能升高;
⑤由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抑制血浆蛋白的合成,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纤溶酶原、血清白蛋白浓度可能下降;
⑥肝功能异常提示肝毒性和肝损伤;
⑦血钙可能降低。
(3)以下情况慎用:
①糖尿病;
②痛风或肾尿酸盐结石史;
③肝功能异常、感染等。
④既往接受过细胞毒素或放疗的患者。
(4)治疗前及治疗中随访以下检查:外周血象、血浆凝血因子、血糖、血清淀粉酶、血清尿酸、肝功能、肾功能、骨髓涂片分类、血清钙、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等。
(5)由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可进一步抑制患者的免疫机制,增加接种病毒的增殖、毒性和不良反应,因此在接受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后3个月内不宜接受活病毒疫苗接种,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时间也应推迟。
(6)给药说明:
①患者必须在肿瘤化疗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导下住院治疗。每次注射前,抗过敏药物(包括肾上腺素、抗组胺药、静脉注射类固醇药物如地塞米松等。)和救援设备一定要准备好。
②首次使用过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或使用过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但停药一周及以上的患者,在注射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前必须进行皮试。
皮试药液可按以下方法配制:在小瓶中加入5ml无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摇匀使小瓶中的10000单位门冬酰胺酶溶解,提取0.1ml(每1ml含2000单位),注入另一装有9.9ml稀释液的小瓶中,使其浓度约为1ml,含20%。
用0.1毫升皮试液(约2.0单位)做皮试,观察至少1小时。如果有红斑或风团,皮肤试验是非常积极的。患者必须皮试阴性才能接受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③预防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高尿酸血症和尿酸性肾病,应从静脉补充大量液体,碱化尿液,口服别嘌呤醇。
④由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会很快产生耐药性,因此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不应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缓解后的维持治疗方案。
⑤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可通过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前必须用注射用无菌水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000单位每瓶稀释液用量为5ml。
静脉给药时,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应通过正在输注的氯化钠或葡萄糖注射液的侧管注射,静脉注射时间不得少于半小时。静脉滴注给药,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应先用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等渗溶液稀释,再加入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滴注。
(3)肌肉注射:首先在装有10000单位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的小瓶中加入2ml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稀释,每个肌肉注射部位的肌肉注射量不得超过2ml。无论是静脉注射还是肌肉注射,稀释液在使用前都必须是澄清的,稀释后应在8小时内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由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不能排除有潜在的致畸、致突变和继发性致癌作用,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应避免使用。由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对婴儿的危害,哺乳期接受治疗的乳母应停止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1)泼尼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长春新碱与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合用时,会增强注射用门冬酰胺酶的降糖作用,并可能增加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引起神经病变和红细胞生成障碍的风险。但有报道称,如果先用上述药物,再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其毒性似乎比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或两药并用要轻。
(2)注射用门冬酰胺酶可使血尿酸浓度升高,故与别嘌醇、秋水仙碱、磺胺吡隆等抗痛风药物合用时,应调整上述抗痛风药物的剂量,以控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别嘌醇一般用作抗痛风药物,因为它可以预防或逆转由门冬酰胺酶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3)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时及治疗后应注意调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剂量。
(4)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与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环孢素、硫嘌呤、单克隆抗体CD3或放疗联合用药时,可提高疗效,故应减少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或放疗的剂量。
(5)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与甲氨蝶呤合用时,可通过抑制细胞复制阻断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表明,若在甲氨蝶呤给药前9 ~ 10天或给药后24小时内应用门冬酰胺酶,可避免抑制甲氨蝶呤的抗肿瘤作用,减少甲氨蝶呤对胃肠道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规格10000单位
储存在黑暗、密闭和寒冷的地方。
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19993914。
制造商广州白云山明星制药有限公司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作用
注射用门冬酰胺酶使用常见问题问:注射用门冬酰胺酶有哪些禁忌?
答:以下条件被禁用:
①有注射用门冬酰胺酶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
②有胰腺炎病史或现在患有胰腺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