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00亿元债券因违约暂停发行。华晨集团是如何打出一手好牌的?
本月,华晨集团债务违约。
就在上周,华晨集团规模为100亿元的私募债券“17华旗05”到期,其发行人华晨汽车未能按时兑付,导致实质性违约。根据相关规则,华晨旗下所有债券即将停牌。这是华晨集团在公开债券市场的首次违约。
此后,华晨集团回应称,公司仍在努力筹集资金,但公司目前流动性紧张,资金面临较大困难。能否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冰山一角”
事实上,这并不是华晨汽车今年第一次面临债务危机。
今年7月以来,华晨集团陷入债务风波。8月12、19华旗01、18华旗01、18华旗02、18华旗03等华晨集团债券大幅下跌,其中18华旗06544。8月13日,华晨集团旗下华晨中国股价相应下跌,全天下跌8.78%。华晨集团债券和股票的同时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投资者对华晨集团债务问题的担忧。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华晨来说,是多米诺骨牌倒了第一块。”随着这65438亿元债券的违约,华晨集团债务压力的冰山一角被慢慢揭开。
随之而来的是评级机构的负面展望。8月,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东方金诚先后将华晨集团及多只债券列入评级观察名单;9月,东方金诚、大公国际先后下调华晨集团主体信用等级;5438年6月+10月,东方金诚、大公国际再次下调华晨集团评级。其中,东方金诚将华晨集团的债券评级由年初的AAA下调至BBB。
据不完全统计,除“17华旗05”外,华晨集团目前有14债券,规模超过16亿元,兑付期主要集中在2022年,均存在违约风险。
事实上,对于华晨集团来说,2020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债务“打雷”也在意料之中。东方金诚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华晨集团债务总额为6455.49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为478.87亿元,占比73.06%。从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0年4月至65438+2月末,华晨集团有息债务为432.67亿元,占全部有息债务的63.87%,占比非常高,偿债压力剧增。
▍“两级分化”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认为,华晨汽车违约的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较弱,严重依赖华晨宝马,而华晨宝马即将剥离将对公司再融资能力产生影响。
企业调查显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华晨集团)注册资本8亿元,由辽宁省国资委和辽宁省社保基金分别持股80%和20%。实际控制人为辽宁省国资委,总部设在沈阳。
本公司拥有四家上市公司,即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国)、上海神华控股有限公司(神华控股)、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金杯汽车)和陈欣中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陈欣电力)。
从业务体系看,华晨中国承担华晨集团旗下中华、金杯、宋华、雷诺、华晨宝马五大品牌的整车生产、研发。其中,华晨宝马是华晨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华晨持股50%。
令人惊讶的是,近年来华晨集团的合资板块和自主板块出现了两级分化的趋势——华晨宝马主导的板块正在蓬勃发展,而中国、金杯、宋华主导的自主板块正在恶化。
华晨中国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华晨中国营收654.38+0.45亿元,净利润40.25亿元。但剔除华晨宝马贡献的43.83亿元净利润,意味着华晨中国其他板块亏损超过3.4亿元。
数据显示,华晨宝马2019年贡献净利润76.26亿元,2018年贡献净利润62.44亿元。同期,华晨中国2019年实现净利润62.92亿元,2018年实现净利润52.94亿元,占比。华晨宝马利润贡献率超过100%,且呈上升趋势。
销量方面,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晨中国销量仅为365,438+086辆,金杯汽车销量为76,665,438+0辆,与华晨宝马同期26.2万辆的销量相比,几乎微不足道。事实上,除了合资华晨宝马,其他三个自主品牌中华、宋华、金杯的销量一直在下滑,甚至被市场边缘化。
显然,华晨集团基本靠宝马维持,但“躺着赚大钱”的日子可能会戛然而止。
随着国内对中国汽车行业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放宽,华晨于2019年6月与宝马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协议,到2022年,华晨将只持有华晨宝马25%的股份,利润减半。长此以往,华晨集团的“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
▍为什么独立板块没有帮助?
“如果躺着就能赚很多钱,你还会努力吗?”这样一个触及人类灵魂的问题,也没有逃过华晨。
从结果来看,在华晨宝马轻松赚大钱的背景下,过度依赖华晨宝马的造血能力,导致自主品牌发展缺乏动力,不仅使华晨这个品牌边缘化,也使自己处于持续亏损的状态。目前,华晨独立板块的没落已经成为华晨现状的缩影,严重依赖华晨宝马的华晨控股陷入了发展困境。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两年的负增长,中国整个汽车行业与前几十年不同,高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作为一个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一旦不成长,就会遭遇利润下滑。在中国汽车行业加速优胜劣汰的形势下,没有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华晨自主板块发展举步维艰。
华晨今天的困境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然而,纵观华晨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史,华晨集团的兴衰几乎与杨蓉和祁玉民两个人息息相关。
让我们先谈谈杨蓉。
1988年,华晨汽车的前身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沈阳汽车厂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结束了近40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次年,金杯汽车公司开始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推出了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金杯轻型客车。
1991年-1992,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此时,杨蓉进入了公司。
1991年,沈阳市政府控股的金杯汽车有限公司与杨蓉全资拥有的华博财务公司成立“沈阳金杯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金杯汽车持股60%,华博持股40%。
次年,杨蓉以所持金杯客车股权注册了新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随后华晨中国以换股方式获得金杯客车565,438+0%的控制权;1992年7月,金杯汽车在上交所上市;5438年6月+10月,成立刚刚一年多的华晨汽车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华晨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家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融资的企业。今年,证监会刚刚成立。
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杨蓉成功打造了一个以华晨汽车为核心的“华晨系”帝国,包括至少四家纽约、香港和上海的上市公司以及大量非上市公司,资产达到300亿人民币,而华晨中国是杨蓉心目中华晨帝国的未来。
到1997,金杯客车产销量在轻型客车领域排名全国第一,此后连续六年保持全国第一。2002年,第一代中华轿车正式上市。这款野心无限的中高级车,成为当时唯一有能力挑战合资中高级车的自主品牌车。
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华晨汽车,必然走向全国。但是,当时东北有意打造中国的“底特律”。作为沈阳汽车工业的中流砥柱,华晨集团必然被寄予厚望。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辽宁省甚至提出了“大联计划”,意在打消杨蓉在南方建厂的计划。
他们一方面拼命想保住辉煌,一方面又在拥抱国家战略,双方关系一时间变得非常微妙。曾经,金杯汽车的掌门人也开始了与杨蓉的控制权之争。第二年,杨蓉离开了美国。
2002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华晨(CBA)宣布,解除杨蓉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职务。2002年6月5438+10月265438+10月,辽宁省公安厅正式宣布,杨蓉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辽宁省检察院批准逮捕。杨蓉谢幕了。
在此之前的9月,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原华晨汽车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公司变更为国有独资的股份公司。从此,华晨汽车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也是在这一年,华晨与宝马的合资项目获批。2003年3月,双方签约成立“华晨宝马”。
杨蓉之后,是祁玉民的时代。
杨蓉失败了,华晨汽车很快进入低谷。2004年,华晨汽车布局的宁波罗孚项目、湖北雷诺项目、沈阳奥斯汀出租车项目相继被叫停,使得华晨汽车亏损严重。与此同时,金杯轻型客车竞争力下降,2004年销量开始下滑。中华汽车当年亏损6亿。为了止损,华晨汽车还将沈阳金杯汽车转让给了SAIC和上海通用。
2005年底,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被任命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从此华晨汽车进入“祁玉民时代”。
为了稳定华晨汽车的局面,祁玉民两面出击:自主板块降价促销增加销量;合资部分大幅放权给华晨宝马,将财权、销售权等权利让渡给宝马汽车集团,逐步走向宝马在华代工厂的角色。
祁玉民降低自主品牌价格,放弃合资公司经营权的措施,确实在短期内刺激了华晨汽车自主品牌和华晨宝马销量的双增长,但从长期来看,也为华晨汽车日后的坎坷发展埋下了祸根。
此时的华晨汽车,在祁玉民的掌控下,开始急于求成,忽视自主研发,强调技术集成,希望利用国外车企成熟的汽车技术开发新车,而不是构建积极的研发体系。祁玉民曾在采访中表示,“我梦想有一款底盘由保时捷调校的产品;它的外形、内外装饰都是意大利制造的;它的发动机是和宝马合作的。三个资源一整合,好车就出来了?”
这种简单的造车理念导致华晨汽车在接手后的65,438+00多年里未能建立一个积极的R&D体系,而是乞求其合作伙伴宝马汽车集团的“施舍”。
在2006 54 38+0-2007年中国GDP高速发展的时代,华晨集团因为内斗而错失良机。由于动荡的历史,华晨集团高层变动频繁,核心技术团队流失不少。据悉,在华晨金杯负责R&D的赵福全去了吉利,负责销售的柏杨去了奇瑞,刘志刚带着一大批亲戚去了比亚迪。
此后,随着SUV市场的逐渐崛起,华晨汽车还推出了中华V3、V5、V6、V7等SUV车型。但由于自主研发能力低、技术集成能力差,这些车的月销量大多呈现前高后低、陡升陡降的状态,回到平淡状态。
从当地政府的角度来看,祁玉民圆满完成了领导赋予的任务,将一家陷入困境的企业转型为营收超过2000亿的大型汽车集团,帮助宝马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历史性的份额。但对于华晨的独立板块,祁玉民失败了。
虽然在祁玉民口中,华晨是“迄今为止唯一一家从本土市场拿到技术的中国汽车企业”,但除了引进宝马的发动机生产线,华晨在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设计、尖端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并没有下大力气。
导致中华和金杯的市场份额在2013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中国品牌除了在2016的SUV市场井喷中短暂爆发外,基本没有存在感。
有人说杨蓉的悲剧决定了辉煌的悲剧,但这并不是全部。华晨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各种利益的漩涡,而作为后来者的祁玉民也会不由自主地置身于这个漩涡之中。即使是一手好牌,大家都看到了。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