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变电”改变世界?
蔚来并没有首创换电模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换电的思路,进而推动了换电模式在整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蔚来在这方面确实有些“固执”。
前两天,《财富》杂志发布了2020年改变世界的公司名单,唯一的中国车企是蔚来。去年入选的中国汽车是比亚迪。
这是典型的美国命题,“改变世界”这个命题确实有点宏大。《财富》杂志给出的理由是:
购买没有电池的电动汽车是中国电动汽车品牌蔚来的创新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正在改变一个受到高价格、里程焦虑和充电设施不足制约的行业。蔚来推出了基于车电分离的电池租赁服务(BaaS),允许用户单独购买电动汽车并租赁电池,提供可充电、更换和升级的灵活电池服务。
想起去年入榜的比亚迪,因为它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并成功入围。因此,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是《财富》杂志评选中的标杆元素,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关键。
根据《财富》杂志的脉络,比亚迪在特斯拉之前把世界带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而蔚来汽车缓解了这个时代的诸多痛点。这个评价很高。
然而,当我们仔细回过头来看,我们在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讨论和尝试的换电模式并不鲜见。早在十几年前,国内就有一些城市尝试过换电试验站,国家电网也曾对换电模式提出过很多方案。
但是为什么《财富》杂志会把这样的荣誉授予蔚来这个造车新势力呢?
蔚来并没有首创换电模式,而是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一套换电的思路,进而推动了换电模式在整个行业的广泛应用。蔚来在这方面确实有些“固执”。
目前,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行业,一直存在“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的争议。与大家熟悉的充电模式相比,换电池模式还处于一个有待检验的阶段。
理论上讲,换电模式的利弊是清楚的,关键是未来整个行业如何中和这样的利弊。
首先,众所周知,换电站建设成本高。以魏为例。按照魏设定的标准,一个换电站的年投资在200万元左右。即使单个换电价格在700元左右,也要8年左右才能收支平衡。这对于用户和车企本身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消化的成本。
其次,从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来看,每个车企、每个车型的电池品牌、尺寸、容量、布局甚至接口都不一样,不仅需要时间和金钱,还需要政策来充分推动这些,以实现全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
第三,先广泛使用充电方式,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都有比较完善的充电设施,大部分用户已经能够接受这种充电方式。除非换电模式能够成熟到比充电模式更经济便捷,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说服用户改变既定的充电习惯。
当然,蔚来汽车倡导的换电模式优势明显:换电时间远短于充电时间,甚至加油时间可以快于燃油车;通过换电站的方式对电池进行集中维护,保证了电池的寿命和安全;峰谷集中充电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
经过以上理论分析,从长期来看,换电池模式确实是一种更适合电动汽车的能量续航模式,但从短期来看,比充电模式更难实现大规模普及。
从这个角度来看,蔚来的贡献不仅在于其一直看好换电模式,还在于其在自己的公司内部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它一直在努力倡导和推动整个行业。
但显然,更重要的是政策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力。
今年4月,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到换电模式车辆不受30万元补贴门槛限制。紧接着,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换电站首次被列入国家新增基建项目。
一时间,“动力模式改风”的声音甚嚣尘上,国内多家车企也闻风而动。
今年7月,BAIC与国家电网在换电领域达成深度合作;南方电网也正式携手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长安成立重庆换电联盟。随后的8月,日本软银能源与奥东新能源战略合作;9月,吉利智能换电站揭牌。目前已在全国签约超过1,000个换电站。
据《汽车商业评论》报道,今年7月前,工信部副部长新看到了当时引进的蔚来换电设备。之后工信部连夜开会讨论换电模式。
随后,7月23日,信副部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信部将继续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车型,支持在京海试点推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行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核心技术薄弱、车辆成本高、充电不方便等问题。新郭斌说。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新型充电和换电技术,探索“车电分离”模式的应用,并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
随后,8月20日,蔚来正式发布了BaaS电池服务。李斌提出“车电分离”的实践有四个必要条件,其中一个是政策支持,另外三个是可以换电的车辆,换电的运营服务体系,独立的电池资产公司。
某种程度上来说,换电模式不是蔚来首创的,换电模式的发展也不可能是蔚来一个人推动的。但蔚来汽车确实有助于向国家政策部门“推广”换电模式,影响政策倾斜,重视换电模式。
网上有句话叫“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好的;但是从二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如果没有身高,就会看到一切问题;如果人们没有一个模式,他们看到的都是琐碎的。」
在战火纷飞的商业战场上,每个企业都是如此。在一个资源全球化、信息更加透明的时代,一个值得称道的创新之举,其实更多的表现在坚持和推动一种创新思维。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普及之前,比亚迪一直相信新能源汽车的时代会到来,所以很早就把发展重心转移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比如,在充电模式已经开始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情况下,蔚来汽车努力推广更适合普及的换电模式。
这些创新不仅在于汽车对相关领域技术升级的贡献,更在于其在相应领域的独到眼光和不断追求创新的毅力。
由此看来,去年的比亚迪和今年的蔚来,都没有辜负《财富》给出的“改变世界”这份沉甸甸的命题清单。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