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表上哪里可以看到年度纳税总额?

纳税总额一般可以在企业自己的会计报表中查看,包括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以及年度财务报表。纳税总额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应缴纳的各种税费的总和,能够反映企业在该时期的经营状况和企业的总收入、总支出、总利润。

1.从利润表来看,全年累计的“营业税及附加”有两个数字,而按照现行会计制度,也就是全年缴纳的增值税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税、车船税等。,而表末第二行的“所得税”(本年累计)是全年缴纳的所得税。

2.你看明细账,当期明细账的“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贷方”累计数是本年应交增值税,借方累计数是本年已交增值税。

3.同理,税费也要交——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附加费、地方水利基金、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土地税等。

4.贷方累计数为全年累计应付金额,借方累计数为全年实际支付金额;应交税费-所得税(或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贷方累计数为全年应交金额,借方累计数为全年应交金额。然后,可以把税加在一起得到全年。

纳税总额有几种方式:一是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税务机关缴纳纳税总额,并记入会计报表;其次,企业可以从两个角度计算确定纳税总额:一是从各种税种的角度,如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第二,从经营成本的角度,比如各种费用、亏损、利润、分红。此外,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减免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或延期纳税,或分期纳税来减轻税负。

企业所得税应当按月或者按季预缴。企业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结清应退税款。企业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要求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第六条

从事生产经营、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开业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其他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除按照税务机关的规定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以外,应当自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成为法定纳税人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八条纳税人申请税务登记时,应当提交申请登记报告和相关批准文件,并同时提供相关证明。主管税务机关对前款所列报告、文件、证件进行审核后,予以登记,并发给税务登记证件。税务登记证仅供纳税人使用,不得转借或转让。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纳税人的名称、地址、所有制形式、隶属关系、经营方式、经营范围及其他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