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目前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融资租赁公司超过100家,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的公司超过10家。虽然发展时间短,但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的增长确实很快。而且有中外合资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总量上看,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继银行之后我国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其先天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融资业务发展很快,但融资租赁公司快速拿到牌照,快速发展业务的案例很多。一些还没有拿到牌照的外资公司已经开始利用代表处招揽客户,只为公司一开业就迅速签单。与蓬勃发展的商业形势相比,企业的内部管理似乎落后了许多。

一方面,融资租赁是一个新兴行业,人力资源相对薄弱。每家融资租赁公司的核心人员大多来自银行信贷部和几家较早的融资租赁公司。业务人员和高管经验单薄,导致业务发展内在支撑不足,影响企业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环境随着金融危机时起时落,各行业发展呈现极大的不平衡性。许多金融租赁公司在其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流程中复制了银行信贷流程。要么亏损太严,导致订单流失,要么亏损太松,导致坏账。另外,业务发展思路不够清晰,项目分散,影响了对项目资金、资产、客户还款能力的有效监控。

除了业务流程的滞后和混乱,金融租赁公司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主营业务系统,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合资公司多采用外资系统,然后在本地开发。但由于国内外税收和法律的差异,以及用户文化和操作习惯的差异,导致系统水土不服。另一方面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业务系统。目前国内开发实施融资租赁系统的IT企业很少,技术储备充足,有经验的供应商更少。一般企业开发的融资租赁系统大多由财务软件改造而成,难以根据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需求实现风险管控等复杂功能。另外,企业快速扩张带来的组织结构的快速调整,使得信息系统跟不上企业的业务发展。

上述业务发展和内部管理的错位和滞后,都是国内金融租赁公司正在面临和将要面临的问题。

国内融资租赁企业发展的盲点

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租赁公司还存在一些自身发展历史造成的问题。首先,国内租赁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大型国有制造企业出资的。母公司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初衷是在风险可控、资金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有效刺激母公司产品销售的增长。所以这些融资租赁公司天生就打着母公司原有商业模式的烙印。实践中,受母公司经营战略和经营范围的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拓展和客户选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也限制了租赁公司的发展潜力,导致一些公司的存量业务收入低,却无法开拓新的市场增加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国内的信用环境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客户信用透明度低,难以控制客户风险。融资租赁公司一方面需要保持业务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时刻控制催收风险。但是这两方面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一旦公司为了刺激业务增长而放松信贷政策,问题客户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内部管理水平不足,不能及时对积累的资金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和调整,容易出现大额坏账,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尤其是在当今金融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产业衰退导致的坏账风险时有发生。比如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导致了相关行业的下滑。

但如果企业过于谨慎,导致大量商机流失,也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尤其是在当前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低利率政策的背景下,各家融资租赁公司都在争抢。一旦市场份额过低,达不到经营规模,未来发展也是个大问题。即使是做股票生意,也有积累。如果客户没有按时还款,租赁公司是否真的可以根据合同要求客户支付逾期罚息和非租金罚息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现在市场资金充裕,客户完全有可能因为一笔罚息而转向其他租赁公司。

所以有句老话叫“不赊死,就赊死。”面对这样的困境,融资租赁公司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手段化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