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以下内容为你粘贴,有具体问题讨论。

企业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平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重新建立企业的各项业务,优化内部环境,做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保证信息畅通,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体系,着力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指责和权限,实行全面管理,倡导全员参与,建立相互牵制、相互联系、相互衔接。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制度侧重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即使发生了,也很容易发现并及时纠正。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得到控制,是否实现了全部控制目标。控制环境是指影响一项政策的制定或实施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在相同的道德标准之上,强调沟通和情感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强调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团结了员工认可的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商业境界和道德规范及行为模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和相同的理念时,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聘用会计人员时,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专业能力强的人,还要注意选择具有良好道德和价值观的人。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遏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要建立考核、奖励、晋升和淘汰机制,定期对会计人员的业绩、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时,不仅要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

4.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是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并且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其进行监督。企业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漏洞和隐患,对内部控制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薄弱环节及时予以纠正或者改进。有章可循,违规必查,违规必惩,惩促纠。

5.实施预算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实施全面预算,做好各项经营事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将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各个厂家、部门、岗位和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预算控制的内容应覆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加强预算控制,通过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考核,动态分析执行结果,及时纠正偏差,确保预算执行到位。并与管理者的绩效薪酬挂钩,节大于罚,充分发挥预算的灵魂作用。

6.加强内外部信息交流和沟通,强化反欺诈机制。企业要建立有效的上传下达机制。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岗位责任制来实现。还要注意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重视和强化反欺诈机制,鼓励员工和企业利益相关方通过各种方式对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和投诉。企业还应注意以适当的形式与外部各方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如注册会计师、客户、供应商等。

7.计算机化会计。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会计发展的必然,应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切实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防范计算机风险。有些企业已经实施了ERP项目,要用既定的程序检查各项会计业务,建立先进的会计内控信息系统,用现代化手段整理分析会计数据。在应用软件开发中,应将制约、监督等风险控制和防范功能融入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设计中,使操作人员只能按照其职责权限和受限制的操作流程进入系统处理会计业务,以防范技术风险和计算机犯罪。

总之,加强内部控制的实施,可以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一个动态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是一个促进企业创新的系统。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相互支持,相互激励,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