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的基业长青,在于企业文化的坚持。

如果把企业拥有的技术比作一棵树,那么战略是干,战术是枝,品牌是叶,利润是果,文化是根。

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能否历经百年沧桑,企业技术从一株幼苗转化为参天大树,关键取决于企业文化的深厚根基,不断吸收营养,蓬勃生长。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隐形推动者,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行为和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先导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不仅是理论,也是实践。

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归功于以下四个因素:

首先,建立一个伟大而持久的概念是令人兴奋的。

第二,有思想的人渴望获得这样的原则,即知道已经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第三,在光明期,公司的管理者会发现,常青提出的理念让他们可以在不动摇一个伟大公司根基的情况下,引入能够提高效率的变革。

第四,有更多前瞻性的公司确认了他们的管理方法。

在《建立常青基业》中,选取了18家优秀且经久不衰的公司和18家对照公司,让读者反复思考“是什么让这些真正独特的公司不同于其他企业”,在12神话的充分论证下,得出“真相”——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建立优秀企业组织的主角。

各行各业的大量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和应用这些公司的经验教训。那种禁止性的说法,企业必须依靠具有独特而神秘特质的人才领导,这是别人学不来的,现在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做一个钟,而不是告诉时间。企业是做什么的?做产品?做组织结构?作为一个企业的* * *需要做人才吗?通过对比,常青基金会告诉我们,做企业,需要做钟表,而不是报时。这个观点和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想法不谋而合。钟造出来的时候,我们怕时间不准。

有了核心理念,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努力实践,企业才会长久繁荣。

区分核心价值观和实践

据调查,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2.9年。这说明中企成为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并不多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然而,最重要的因素是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历史悠久的百年企业并不多见。在影响企业常青的诸多因素中,“文化延续性”尤为突出。现在看任何一个企业,都在讲文化,核心理念,战略等等。

很多企业之所以难以长盛不衰,是因为没有分清核心价值观和实践的区别。核心价值观不变,但务实做法可以改变。利润虽然重要,但可能不是每个企业存在的源泉。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管理,百年企业靠文化”。

前人总结的理论不无道理。人们所说的文化,是超越利润的追求。无论企业战略、文化等非核心做法如何变化,始终如一的理念和“追求”不变。那是企业百年基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