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贷有多少贷款人?
NPC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发来通知。
165438+10月2日,人人贷在没有任何通知的情况下突然上线“应急存款通道”:本金7折,利息为零。
贷款人看到这种情况,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有人想走应急通道,拿本金打7折。与其在车里东倒西歪,不如早点下车安心。“下车”就是能够及时“止损”。至少亏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哪怕有30%的亏损。
但贷款人显然低估了拿回本金的难度。站台有风险,上车要小心。这句话和在P2P平台上进入股市是一样的。这只是一句话。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贷款人发现申请了本金七折后,根本没有后续,多次无法通过。无奈之下,它干脆申请了6.5折转让。不知道平台最后是不是想“割一把韭菜”,6.5折其实是让它“下车”了。
“友好”的提醒总有“奇怪”的味道。
如果你有兴趣问人人贷官方客服,一定会让你怒不可遏。一般的回答是平台上申请七折的人太多,系统拥堵。可以不厌其烦的分几次提交申请。客服还不忘“友好”提醒贷款人,不建议折扣太低。
太奇怪了。7折转让申请不通过,6.5折通过?
想想,这很正常。在这最后的时刻,利用贷款人急于收回本金的心理。如果你能收获更多,你会收获更多。1万可以给5万以下30万以下。没有人能抗拒诱惑,把这样一个企业。更何况平台是这么做的。在现行政策下,确实没有问题。就像投资者炒股亏损,找不到上市公司赔偿一样。
现在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贷出了100%的本金,现在只能拿回65%?另外35%去了哪里?两个个人观点:
第一,理财利润涉嫌“人为制造”,掩盖了已经消失的35%本金。
当然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因为涉及到最终的平台调查结果。但是从以往很多平台的财务报表数据来看,我总觉得问题没那么严重,因为报表的利润还是很喜人的。有盈利,证明公司在不断赚钱,赚钱,说明平台“还不错”。
但现在事与愿违。自从2019年国家开始清理P2P平台以来,这个“利”经不起这样的考验。“不差钱”平台已被清退,暴露庐山真面目。
如今,很难支付。很可能之前的报表数据中可能存在一些“人为制造”,无法真实反映平台的运营情况,从而欺骗了部分出借人。也可以说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在监管面前,完全暴露无遗。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是幸运。如果有问题,那是必然的。
二是实际坏账过高,是35%本金“消失”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银行是贷不到款的,是在非常严格的审查下放贷的。银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1%,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
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恒丰银行,实际发现2016351亿元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28.44%,贷款损失准备金-894.75亿元。而这家银行在2016财报中披露的不良率仅为1.78%。
相关专业人士意识到问题和战争的严重性。
相比银行借款的门槛,在P2P平台借款要容易得多。基本上所有借款人都是靠信用贷款,零抵押。这样的借款人是被银行“踢出去”的,他们无法从银行借到钱。这种借贷风险可想而知。
专业人士分析,一般银行2%的坏账属于正常范围,P2P正常坏账率在3%-5%。但是真正靠信用的P2P坏账是什么?
2018,平台还正常,70%的钱还了。然而,当许多借款人意识到行业混乱时,他们不愿还钱。现在还贷只有30%左右。
好的时候坏账高达30%,不好的时候高达70%。2018,虽然坏账不低,但是拆东墙补西墙,支付高额利息,资金还是可以归还的。然而,随着形势的巨大变化,坏账也在增加。到今年2月初所有平台清理完毕时,坏账已达8000亿元。这么高的坏账谁来买单?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贷款人来承担这个。
坏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财务指标。真的很难从公布的数据中读到任何新的东西,闻到任何不同的味道。平台现在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可能是为了粉饰真实的不良贷款。
写在最后:
目前出借人想要拿回全部本金的概率极小,甚至不可能。贷款人需要做的就是及时“止损”,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平台,最重要的是坏账的催收。收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人催,一种是法律催。但司法处置是挽回坏消息的最后手段,面临持续时间长、执行难等诸多问题。民事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一般需要六个月,最短三个月。
借钱还了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贷款人却活得像个“孙子”。对于很多投资者来说,有了这次投资经历后,投资策略会有哪些变化?
相关问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