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听到的所有关于SaaS的信息都可能是谣言?

都说火苗高says在中国如火如荼,大量的声音不断总结SaaS的经验,试图通过SaaS背后的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来演绎行业的未来,令人欣慰。但是,从SaaS在365领域四年多的实践经验来看,今天江湖上流传的经验,还是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所以我希望在这篇文章里给你一些新的思考,少听信谣言,自己去探索,这才是真相。

低价谣言:SaaS软件价格应该很低。

有些客户的CIO会自己计算解决同样的需求。SaaS模式的五年租赁费一般高于买断OP(内部部署)模式的成本。有些SaaS软件,三年租赁费大于OP模式。

说SaaS便宜绝对是一种误解。那这个美丽的误会是怎么来的呢?我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

1)因为SaaS在云上享受硬件,带来了硬件采购和维护成本的一些节省,包括运维成本的节省。然而,在SaaS之前,对于小客户来说,PC最初是安装有软件的。对于大客户,最初维护的是一个运维团队和冗余的服务器。综合来看,有节约,但有限。

2)SaaS产品有这么大一波,刚开始很一般,但是没有客户怎么讲故事?采取低价策略吸引;还有一大波,干脆免费。所以它给公众制造了一种SaaS廉价的假象。

3)传统定制开发软件成本极高,SaaS相对便宜。在传统软件厂商,合同中很大一部分是开发费,这部分开发费一般是按人/天计算的。所以你开发的越多,你的收入就越高,所以你想尽办法为客户做各种功能。表面上看,好像不管客户提什么需求,你都能满足,但往往实际上你发现有一大半功能都用不了,要么想用就用,要么改,要么彻底抛弃,重新来过。最后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差,改的问题。但是软件最后能不能运行,人的工作量上去了,价格自然也上去了。

那么与传统软件相比,SaaS产品的真实价格是多少呢?

从体验上看,SaaS的体验远胜于传统软件,使用起来更方便;从服务上看,SaaS可以提供传统软件无法提供的功能迭代和增值服务;从项目实施的角度来说,客户和很多传统软件供应商的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没交钱的客户是老爷爷,交钱的供应商是老爷爷。传统的软件实现周期很长,经常失败。对于客户来说,是和首付在一条船上,产品不好才能支撑。另一方面,SaaS产品必须追求客户成功,因为如果客户没有很好地使用它们,他们可以选择不续签合同。

所以做SaaS软件,一是不能靠忽悠的概念欺骗客户,二是不能靠收取大额保证金来诱捕客户。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始终用心服务客户。好的产品和服务难道不值得更高的价格吗?因此,SaaS产品的价格并不低,反而更高。在客户成功的道路上性价比非常高,可以放心购买。

趋势谣言:移动性吹响了SaaS崛起的号角。

对于2C互联网来说,移动性绝对是颠覆性的,因为用户的上网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PC上网的模式被彻底打破。移动终端延长了人们上网的时间和空间,流量的载体发生了变化,基于流量的业务一定会发生变化。

就像SaaS是技术一样,移动互联网也是2B企业服务的技术,因为2B不是以流量为基础的业务,企业服务的本质是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大部分要么是高效的工具,要么是匹配的交易平台。移动化改进了这些产品,但不是革命性的。更何况传统软件不代表不能移动,现在开发一个APP也不难。

所以,在这个充满变化和追求效率的时代,不要相信移动互联网带来了SaaS的崛起——SaaS的崛起是其产品和服务更符合时代需求,从而带来了机遇。

叠加谣言:SaaS软件必须叠加其他服务,单单软件是不够的。

这个观点始于美国SaaS公司Zenefits,它曾经宣称HR软件是免费的,但是他们提供保险服务,通过保险服务佣金赚钱。这种商业模式极大地匹配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的性感模式。但遗憾的是,真正能实现这种模式的企业服务公司非常少。

事实上,美国成功的SaaS公司主要依靠订阅收入,即软件本身向客户收费,而不是依靠一些服务的叠加来盈利。为什么?因为理论上其他服务可以独立于SaaS服务本身而存在。比如Zenefits,保险公司卖的保险和保险公司卖的保险差别大吗?更何况,更专业的服务应该由更专业的公司来提供。SaaS公司做这些非软件服务不一定专业,竞争力不会很强。

Zenefits作为始作俑者,近年来逐渐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原本免费的产品也开始向客户收费。国内一些公司早期也学习了这种模式。多年后,他们发现自己扛不住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向客户收费。

另外,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还来自于“中国用户不习惯为软件付费”的旧观念。只能说中国用户的进步很快。对于依赖SaaS服务的用户来说,增加一些其他服务以增加收入是可以理解的,但恐怕他们必须谨慎地押注于这些“副业”。曾经有一家SaaS公司,自己给白酒企业做SaaS,最后发现也可以卖酒,于是一边卖SaaS一边卖酒。结果大家肯定能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