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怎么吃,甘肃有方法。

在逍遥的故乡甘肃,走亲访友,尤其是非常重要的亲戚,最重要的礼物除了烟酒,就是送整只剥了皮的羊。

特别是单位里有上进心的下属,借假期去看望领导,业务上,要照顾,送一只羊。价值不高不低,收礼物也没有心理压力。关键是礼物很直观,很有气势。一个壮汉扛着一整只羊进门,然后假装勤快老实的领导都不好意思让别人背。不过送烟酒的人一般都要找几次借口,费点口舌。

所以甘肃人不仅爱吃羊肉,还赋予羊特殊的意义。有些外人不懂?一只大羊怎么吃?其实在甘肃,几个好青年一顿饭吃一只羊并不稀奇。就是普通人把全羊分了,把肉涮了或者剁成饺子。剩下的用骨头剁碎,或炖,或炖,或处理,几顿就吃完了。

甘肃的羊肉做法和其他地方差不多。关键是甘肃本地的羊好吃。每年羔羊四五个月大的时候,肉质鲜嫩无味。先用清水焯一下,去血水,放入葱姜、大料、茴香等调料,简单翻炒一下,再放入土豆和水慢炖。炖了半个小时左右,土豆烂的不成形,羊肉做的很熟。土豆的糯汁挂在羊肉上,汤汁半稀不稠,和菜肉融合的很好,再蘸点燕麦粉,绝配。

土豆炖羊肉是当地人最常见的做法。它也是羊的最爱。羊肉鲜香,土豆味道真。第一次吃的人可能对一点气味都敏感,但就像美食家蔡澜的名言“羊肉不臭,女人不骚,食之无味。”但是时间久了会上瘾的。

甘肃人对羊肉有一种宗教情节,尤其是甘肃土著回族,浪费是一种罪过。羊肉要配酒喝,越吃越辣。如果有人在甘肃贺州唱花,歌只要花,酒就会响,肉就会香。这种场面,甘肃人习以为常,客人可能会记住一辈子。

甘肃是羊肉烹饪大省,羊也是甘肃的主要牲畜之一。甘肃也有很多适合养羊的地区,最适合的是河西走廊千年养羊之乡的沁沁。

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的肉羊之乡民勤,是夹在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中国第四大沙漠腾格里沙漠之间的狭长绿洲,仿佛是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主干道上的一颗绿色宝石。民勤养羊历史悠久。“富水草可渔牧可”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真实写照,苏武养羊传说是民勤养羊业发展的历史见证。秦汉时期,匈奴称霸河西。当时民勤羊是匈奴人给中原皇帝的“贡品”,也是他们食物的主要来源。据专家考证,民勤县是汉中郎江擦过苏武的地方。县内的苏武山是中国唯一以苏武命名的地域名称,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民勤家喻户晓。

民勤中天香草羊脂肪含量适宜,大理石分布均匀,保水性好,具有理想的外观和优良的贮藏稳定性。胆固醇比其他肉类低得多,营养价值极高。宰后的民勤羊肉色泽一致,呈红色,脂肪呈乳白色。肌纤维纹理清晰坚韧。肉面略干或有风干膜,不粘手。煮沸后,抑郁立即恢复。在重大节日和祭祀时,宰羊和煮肉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遇到客人、朋友、亲戚,烹羊、调酒都会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