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指数是如何计算的?

个人缴费指数的计算方法是以参保人的年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参考历年参加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人员工资指数的平均值。

假设参保人缴费基数为800元,当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1200元,可以计算出参保人个人缴费指数为800÷1200=0.6667。

第一,缴费指数是指个人实际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史平均值。最小下限为0.6,最大上限为3。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社会统筹人员历年参加养老保险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用参保人的年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得出,所以每年计算一次。退休的时候把年缴费工资指数加起来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

第二,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与养老金水平密切相关。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越高,养老金福利越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反映职工在整个缴费期间或多个连续缴费期间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是计算超额养老金的重要指标。

第三,单位贡献指数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按照养老保险管理办法,个人实际缴费基数与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比例。其实目前流行的理解是,员工缴纳养老保险是用人单位和员工按比例缴纳。老保险总报销比例24%,单位缴费16%。还有一层就是单位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是按照自己内部所谓的缴费基数来缴纳,而不是按照实际工资来缴纳。

第四,自2020年起,社保费将由税务局征收,因此在单位内部设定缴费基数是违法的,因为从税务局的数据层面可以看出,劳动者个人实际工资是一个数字,但交强险是按照另一个数字计算的。这两个数据的差异,实际上是社保不允许的。所以企业必须改正,按照实际工资缴纳社保保费。然后,公司谢娜工资的16%和个人部分的8%由公司从工资中税前代扣,合并成24%***交社保中心。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出现之后,公司不需要按照工人的实际工资来支付,就是工人的工资非常高,已经超过当地月平均工资的3倍。此时公司可以以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公司额外缴纳16%和8%的个人税前工资给社保中心。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过去提到的单位竞争指标的设置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按照当地的月平均工资,要求大家工资水平一致或者上下浮动,这是不对的。只有根据个人的实际工资,据实计算,那才是正确的。

其实现在讨论单位交费指标和个人缴费指标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因为在社保征收中已经不用了。税务局不会听单位所谓指标设置的解释。如果不如实缴纳,将被罚款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