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复习大纲(人教版)
地理期中复习大纲:
第一章中国的领土和人口。
中国的领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包括陆地和海洋。
①幅员辽阔②陆地边界③陆地邻国有14个。
周边国家: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朝鲜、尼泊尔、塔吉克斯坦、越南、老挝、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
①广阔的海域②漫长的海岸线③六个国家隔海相望。
隔海相望: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最北:漠河54° N;;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135 E。最南端:曾母暗沙4° n。西面:帕米尔高原73 E。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欧洲的面积。在世界各国中排名第三,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强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家之一。中国海域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中国领海宽度为22.22公里(12海里)。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
周边国家众多:中国陆地边境线漫长,达到2万平方公里,周边国家有14个(普通话):朝鲜东部、蒙古北部、俄罗斯东北部和西北部;西部的哈吉塔阿坝;印度西南部的丹尼;南部有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有六个国家:印尼、马、文飞、日本和韩国。
1.2中国行政区划
历史行政区划:现行行政区划: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即香港和澳门。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教材:八年级上册第8页。
2.3中国人口
世界第一: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6543.8+0.295亿。现在的人口是6543.8+03亿。
快速增长:分布不均:腾冲?漠河,中国人口分布密度。
多群体和少群体的特征
东部地区人口众多;
沿海、河湖地区人口众多;
平原和盆地人口众多;
经济和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众多;
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
汉族地区人口众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干旱沙漠地区人口少;
山区、高原人口少;
偏远农牧区人口少;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不多。
中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中国人口:
56个民族: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只占人口的8%,称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
民族风俗:蒙古族?《那达慕公约》;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中国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是三级台阶。山峦交错;山势: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秦岭、南岭;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东北和西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省山、玉山。西北和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和祁连山;弧形打击:喜马拉雅山。
中国的五岳:泰山、东岳;西岳华山;南岳恒山;北岳恒山;中岳山
地形复杂多样:中国地形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纵横交错的山峦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群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交错。内蒙古高原:高原平坦开阔,西北多沙漠、戈壁、东部和中部肥沃草原。黄土高原:黄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地区。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其中有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中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覆盖面积广阔。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中国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天,南北气温普遍较高。中国的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中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广阔。
季风的影响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大陆特色。
很多特殊天气:主要是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等。许多干旱和洪水。洪水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3中国的河流
流出区为主: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集中的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河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河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流出河的分布区成为流出区。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的河流,称为内陆河。内陆河分布的区域称为内流区。
中国出流河流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用秦岭?淮河为界,南区河流流经湿润区,水量丰富。北方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流出河相比,我国内陆河的水文特性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滚滚长江: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干流流经青藏等11省区,最终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源头?宜昌;中游:宜昌?江西湖口;下游:江西湖口入海口。中游称为“九曲回肠”。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河流之一。发源于巴颜喀拉,流入青海、四川等9省区,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自然资源概述
什么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并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自然界中,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但却是有限的。自然资源的质量因地区而异。中国的自然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受某些原因的制约,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其区域分布一般是均匀的。自然资源的状况在不断变化。
3.2中国的土地资源*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类型齐全:我国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原面积广阔,位居世界前列,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中国耕地面积不到1亿公顷。中国的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山沙漠和岩石山。区域差异明显:中国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中国的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的山区,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中国的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中国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质量差异很大。西北内陆日照充足,热量充足,但干旱多雨,水源不足,主要是草原和沙漠。珍惜每一寸土地:
3.3中国的水资源* * * 3月22日世界水日* * *
地区分布悬殊:我国水资源总量相当大,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的1/4。时间分布不均: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实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必须看到跨流域调水工程。* * *引黄济青* * *南水北调工程* * *
3.4中国的海洋资源
生物资源多样: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0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大黄鱼、大黄鱼、带鱼、鱿鱼是中国四大名海鲜。
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沿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沿海砂矿储量非常丰富。巨大的化工资源:中国海洋生产发展迅速。保护“蓝色国土”: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一些严重问题。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4.1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秦岭山脉横跨中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公里,南北宽100-150公里,海拔1500-2500米。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流入洪泽湖,再主流经高邮湖南流入长江。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边界非常重要。地理区域反映了区域内的地理相似性,地理边界反映了区域间的差异。
秦岭和淮河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在其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差异。
八年级上册77页秦岭?淮河线以北的秦岭?淮河以南
四个地理区域:北部区域、南部区域、青藏区域和西北区域。南北秦岭的分界线是?淮河线。北部和西北部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青藏与西北的分界线,就是青藏高原的边界。青藏地区与南部地区的分界线,就是青藏高原的边界。
4.2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华北:概述:华北是指中国东北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魏奋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温带水果:苹果、梨、杏、柿子、枣、葡萄等。矿产:煤、铁、石油等。
中国南方:指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是三个不同寻常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这个地区西部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地形: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平原、盆地、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流湖泊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方水乡特色。农作物:水稻、猪、柑橘、茶叶、蚕、甘蔗、水产品和热带作物。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4.3青藏和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概述: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宗教:藏传佛教。地形:山脉纵横交错,冰川分布广泛,交通十分困难。公路: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
中国西北: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一线以北,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牧区农作物:肉、奶、皮、毛等。矿产资源:稀土矿、镍矿、煤、石油和褐煤。
4.5补充总结
地区
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藏区
西北地区
地形要素
高原和平原是主要地区
盆地、平原、高原和丘陵
最高海拔
高原和盆地
气候特征
夏天:又热又多雨。
冬天:寒冷干燥。
充足的水和热量
日照充足,气温较低。
干燥晴朗
干流
黄河、黑龙江、长江、珠江、长江、黄河源头、塔里木河
主要矿物
煤、铁、石油
有色金属
钾盐、石油
煤、石油
主要农作物
小麦
大米和甜菜
裸大麦
甜菜
南京高二1-3单元政治复习大纲;
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体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建立:结婚、生育、收养和再婚。
4.你是怎么理解和父母的亲情的?P6
5.孝敬父母
(1)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顺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孝顺,就是子女尊敬、服侍、赡养父母。最重要的是尊敬和爱你的父母。
(3)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的理解:
(1)父母做了不道德或者违法的事情,我们该怎么办?P17
(2)应该如何对待父母的长辈?为什么?P17
第二课我和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和父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被关注,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
(2)父母还是把我们当孩子,担心,唠叨,责备,于是产生了矛盾。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和父母的矛盾?P21
3.代沟与逆反心理
(1)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本质是年龄差距背后折射出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如何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通过协商,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通过沟通,我们可以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他们的看法。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相互理解是前提,尊重和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式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沟通的艺术:
(1)欣赏父母,沟通上没有烦恼;
(2)沟通时认真倾听,避免误解;
(3)帮助家长无障碍沟通;
(4)在家庭交往中,不必太在意父母。即使你的父母错了,你也应该原谅他们。你不能竞争输赢。
第二单元老师和朋友一起散步
第三课同伴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只有积极与学生互动,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个性才会更加开朗,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真诚、善良、责任心、热情、友善、幽默等。
3.如何认识友情?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我们应该珍惜友谊;对于友情,我们要谨慎理性的把握,才能收获更多的朋友,得到真正的友情。
4、交友原则:
(1)平等互惠,(2)包容理解;(2)交朋友时,不能以原则为代价来维持所谓的友谊;(3)乐于交友,结交好朋友。
5、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交往
(1)为什么要跟别人走?
(2)男生和女生如何正常健康的交往?
①要尊重对方,也要尊重自己;
(2)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感;
③不仅要积极热情,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
6、青春期的情绪
(1)认知:进入青春期后,男女生产生好感和好感是正常的,自然的,美好的。
(2)如何看待?
我们要谨慎对待男女之间的感情,理性处理,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保护自己。
第四课老师伴随我成长
1,认识老师
(1)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也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品德。
(2)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即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3)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解除我们的烦恼和忧虑。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教我们学习的方法,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老师在我们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你快乐学习,进步更快。
2.师生交流的新概念: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师生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老师是我们学习的伙伴、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朋友。
3.主动交流是师生交流的前提。沟通导致理解,理解导致信任。
4.与老师交流的具体方法:
(1)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学会设身处地;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则纠正,无则鼓励;
(3)原谅老师的错误,在不伤害老师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指出;
(4)对老师有礼貌;
(5)注意场合;
(6)把握分寸。
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布全世界
第5课多元文化的“地球村”
1,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肯德基-美国的郁金香-荷兰的埃菲尔铁塔-法国
长城-中国和服-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鸟巢-泰国金字塔-埃及泰姬陵-印度
通心粉-意大利探戈-阿根廷足球-巴西
2.如何看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方式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交流,尊重我们自己文化的价值以及其他文化的价值。
3.如何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P60
第六课网络传播的新时空
1.网络传播的特点:无限性、双重性、先进性和危险性。
2、双方的网络沟通:
(1)优势:快捷方便,拓展交际,开阔视野,实现自我价值等。
(2)负面影响:长时间上网影响身心健康,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诱惑诈骗,违反法律法规等。
3.网瘾的心理原因:(P71)
4.在网络交往中如何保护自己?(第72页)
5.网络交往要遵循哪些规则?
(1)网上不能为所欲为,(2)网上交往要遵守道德,(3)网上交往要遵守法律。
6.如何文明上网?(第74~75页)
7.我们青少年在处理网上交流时应该怎么做?
作为青少年,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努力思考,把网络这个先进的工具作为生活的补充。要自觉规范网络行为,依法、文明上网,努力净化网络环境,使之成为人们生活学习的又一空间。
第四单元传播艺术的新思维
第7课友好交流是第一位的。
1.礼貌礼仪是个人修养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交际的最前沿。言谈举止有礼貌是我们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也是成功沟通的条件之一。
2.礼貌的重要性:(第79页)
3.文明的语言、友好的态度、端庄的举止,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质,也是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的体现。
(1)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用刺耳的话伤人;
(2)说话礼貌,不骂人;
(3)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以协商的口吻交谈,不要盛气凌人,不要说大话。
5、社交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外表干净,二是衣着整洁,美观大方,三是行为规范。
6、礼仪的重要性:
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自觉做到有礼貌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形象,还直接关系到我们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的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7.遵守礼仪要求的好处:(第84页)
8.如何看待传统礼仪?如何看待少数民族的礼仪?(第87、88页)
第八课竞争与合作共赢
1.竞争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90页)
2.对嫉妒的理解:嫉妒是一种微妙、强烈、隐蔽的负面情绪,是一种用别人的成就来惩罚自己的消极心理,对我们的发展非常有害。
3.竞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道德和法律。
4.比赛的目的是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5.合作与享受的关系:合作是享受的基础,享受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6.合作的核心是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7.“863精神”的核心是“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8、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可以凝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造力,培养同情心、利他精神和奉献精神。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和能力的人,也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而走向成功。
9、合作中竞争的内涵:
一方面,群体的合作鼓励成员间的竞争;另一方面,成员之间的竞争促进了群体竞争力的提高。
10如何在合作中竞争?(第96页)
11,全新的竞争理念:(P97)
12,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第97页)
13.合作中的竞争与竞争中的合作:(P98)
14.竞争中合作的真谛是什么?(第98页)
15.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第98页)
什么是团队精神?
17,团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合作,乐于奉献,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第九课心比他人的世界更宽广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
1,“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
2.为什么说自己善于包容和利人?(P104)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能盲目。对家人,对同学,对朋友,不要斤斤计较,要大度,善待他人。当然,我们绝不迁就“坏人”和“反派”。在原则问题上你不能让步。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105。
4.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髓。
5.换位思考,善待他人的本质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先想别人所想,所理解。
6.共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体验过程。共情是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机制。
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7.对平等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在人格上,每个人都是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不可小觑。在法律地位上,人人平等享有法律权利,平等履行法律义务。
8.有哪些弱势群体?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
弱势群体是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的总称。如:残疾人、妇女、老人、未成年人。
对待他们,首先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其次,要尽力帮助他们,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9.尊重他人要求我们礼貌、平等、诚实、友好并充分理解他人。
10,表示对社会的尊重:(P112)
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人类来自大自然,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人类有尊重自然的义务,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十课永远诚实做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诚信?P115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和“没有信任的人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意思。(P115、P116)
3.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恪守信用并付诸行动,是一种积极负责的态度。“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人们提倡的行为准则。做实事是一个人自立门户,事业成功的保证。
4.信守承诺是我们诚实生活的核心。
5.诚信与信任的关系。(P119)
6.诚信守则
(1)坚持实事求是;
(2)当涉及利益冲突时,《诚信准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
(3)当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时,诚信准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的一边;
(4)在情感与法律的冲突中,诚信准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的一边。
7.如何处理诚实和尊重隐私的关系?(P122)
8.诚实和撒谎是不相容的。“善意的谎言”是不诚实的吗?为什么?(P123)
9.诚实的核心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