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黑龙江种大豆有补贴吗?
在3月2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透露,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改革正在研究制定,有关部门正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国家将根据种植面积和亩产量,并参考大豆和玉米的价格对比,最终确定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方式。由于上述地区正处于准备耕种阶段,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正在测算耕种面积等数据。
研究
齐齐哈尔大豆协会会长陈延贵最近电话不断,经常有农民来拜访他,问他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事情:补贴是多少?能给农民补多少?
“眼看大豆就要种了。今年天气暖和,估计4月中旬就可以播种了。实际农民从年初就开始准备耕种了。大家都希望补贴政策尽快出台,因为种子一旦种下,种了豆子还是种了玉米都不会改变。”陈延贵说。
与此同时,大豆目标价专项调研组近日来到黑龙江省海伦市刘粮库、东雪生物科技公司,对大豆收储价格、大豆产品加工等进行调研。
调研组就粮食作物主要品种种植情况、粮食成本变化、土地流转情况、大豆目标价预期、粮食销售渠道等与扎音河乡民安村农民进行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农民普遍反映,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水稻和玉米。一公顷大豆只能卖654.38+0.5万元,一公顷玉米可以卖654.38+0.5万元。一些农民已经开始将原本种植大豆的黑土地改种玉米。
这不是个例。据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介绍,作为旱地作物,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处于竞争状态,只有在种植收益相当的情况下(即大豆价格≈玉米价格×大豆/玉米单产比),面积才相对稳定。
“2011年,玉米和大豆的收益率比为1: 2.8,即1元玉米对应2.8元大豆;但2013年,我省玉米收购价为1.11元,大豆价格只有2.30元,差距很大,所以大部分农民弃种大豆。”上述人士表示。
虽然对大豆有国家临时收储政策,采取最低保护价收购给农民,但与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相比,比较效益仍然较低。正是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幅度惊人。
以黑龙江省为例,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大豆种植面积2010年为6735万亩,2013年减少到5193万亩,2012年不足4000万亩,2013年减少到365438。
“如果未来价格关系不发生变化,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会更加剧烈。”上述资深人士表示。
详细的规章制度
调研组还听取了地方政府、农委、财政、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和农民代表对粮食目标价格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大豆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和价格补贴方式进行了广泛讨论。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向有关部门建议,在最低保护价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实施“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既能争夺大豆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又能有效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加大对进口大豆价格波动的制衡。这两项政策的结合增加了互动。
“按照大豆和玉米的收益比例,大豆和玉米的差价应该补贴给豆农,这样可以提高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一位与会人士表示。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锋也提出,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应该参考玉米比价的思路,但他认为大豆与粳稻或玉米的最终比价应该更低,以保证主粮和口粮的稳定生产。“如果比价过高,会影响玉米种植。”
马文锋建议,大豆种植成本利润率应该在20%-30%之间,这样才能保证种植面积不会下降。
“说大豆不是主食,违反了国家关于主食的标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大豆也高于玉米,玉米有三分之一用于工业消费,但大豆的成品都在食用环节,所以和玉米相比,大豆是主食,是粮食。”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
至于补贴多少,王小语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先落实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再考虑够不够。如果不够,可以再补。
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北、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将于2014年启动,这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部门也在收集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做法。据农业部专家介绍,美国从1973开始实施目标价格补贴后,美国农业迎来黄金十年。
美国根据补贴面积和单位产量确定未来五年的目标价格。现在它们不叫目标价,叫参考价。根据成本、市场价格和合理的农民收入,先在国会辩论,最后上升到国家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目标价格补贴制度是建立在信用体系和细致统计的基础上的。美国只有200万个农场,中国却有2亿多农民。仅黑龙江省就有17万农户,600-700万豆农。
“两亿多农民的数据怎么收集,收集的成本可能比补贴的财政支出还多。”上述农业部专家担忧地表示。
4月1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登高对本报记者表示,产量和亩数都很好确定,但更重要的是,制定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原则和目的是什么,是保护这个行业还是放弃这个行业?政策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确定了原则和目标,才能确定保护的力度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