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巴菲特最喜欢保险公司?
但很少有人思考巴菲特源源不断的资金从何而来。
每年的投资利润自然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巴菲特主要依靠背后的保险集团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
巴菲特收购的第一家公司是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公司,但是这家纺织公司的效益并不好。即使巴菲特手段高超,也无法阻止下跌趋势。
然而,巴菲特用纺织公司的早期现金流买了保险公司。第一,1967年,他投资860万美元收购奥马哈地方国家赔偿公司和国家火灾和海上保险公司。
在1976,巴菲特不断买入GEICO(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的股票,直到1995,他完全控制了GEICO。
最后在1998年,又花了16亿美元再次收购了GeneralRe Corporation。
截至2018,巴菲特的保险公司收入已占总收入的23%,而他的投资收益仅占总收入的2%。
由此可见巴菲特对保险公司的喜爱。
然而,巴菲特对保险公司的钟爱并不是富人的个案。在中国,这种案例也很常见。
不是,前段时间,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出资9亿收购中法人寿,更名为小康人寿。
但是你知道这9亿收购了什么样的公司吗?
2017至2020年连续四年保费收入低于20万,风险监管能力被评为D级的保险公司。
说实话,我对9亿收购这样一家公司并不理解,但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按道理,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新能源公司,没理由花这么多钱在一家保险公司,更何况这家公司看起来一团糟。
不过,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官方回应是这样的:“基于未来新能源产业链布局的需要。”
这个回答充分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似乎回答了问题。回想起来,我发现这就像什么都没说一样。
但实际上,知情人直接一针见血:“保险资金募集相对容易,是重要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时代获得保险牌照,有助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投资上下游,同时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简单来说,就是以银行贷款和发债的形式筹集的资金利率过高,稳定性不足,或者说保险资金更划算。
不仅是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还有我们像保险公司这样的各行各业的大佬,比如:
恒大人寿:恒大地产控股的保险公司。
华贵人寿:以贵州茅台为大股东的保险公司。
众安在线:腾讯集团是大股东之一。
.........
合理,以上公司的业务确实与保险无关,只是喜欢搞保险公司。这是为了什么?
显然,我国保险业的口碑已经是“烂大街”的水平了,肯定是赚不到口碑的。
是因为保险公司赚钱吗?但其他行业也能赚钱,这当然不是大牌涌向保险公司的主要原因。
想了想,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业内专家所说的,提供稳定长期的廉价资金。
也许你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觉,那么我们来举一个案例,就是我们都听说过的“万宝之争”。
这里不想深究那些细节,只想说说宝能的资金来源。
宝能收购万科的资本分为三部分,其中前海人寿出资654.38+00.42亿元,宝能集团提供60亿元,钜盛华自有资本62亿元。
你是想说前海人寿真的很有钱吗?其实并不是。前海人寿2018到2020年的净收入分别只有9.45亿、6.04亿、165438+3900万。
那前海人寿是怎么一下子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的?其实这个钱就是我们交的保费,其中万能险保费占绝大部分。
可能你不知道什么是万能险,我在这里给你科普一下: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为我们个人设立了一个VIP账户,这个账户属于客户本人。
客户可以随时拿到万能账户里的资金,这个账户有保底收益率,一般在1.75%~3%之间波动,大部分是2%。
至于企业对银行的贷款利率,截至6月20日中国银行公布的LPR(贷款时间牌价),一年期为3.85%,五年期及以上为4.65%。质量和资质差的客户,贷款利率达到8%也不是不可能。
两者一比较,很明显保险资金便宜。
至于其他产品,比如像这样的年金保险:
看似收入很高很吸引人,其实是个时间差。仔细算来的年化收益率可能连3%都不到。
最后一种是返还型保险,费用是消费型保险的两倍,几十年后把保费还给你,比如下面这种:
我们20年交了148000元。虽然我们在70岁的时候收到了29万的退款,但是年化利率大概是2.3%。
而且这还是在没有大病的70岁之前。如果你已经患了重疾,并且支付了保额,保费就没有返还了。
此外,这些保险缴费周期长,至少五年起,保证了未来稳定的现金流,这也是大量企业争相开设保险公司的原因。
所以我们一直在强调买保险还是优先保障。在保障不全面之前,暂时不要过多考虑理财型保险。
关于返还型重疾险,我们一再强调,可以采用消费型重疾险加定期寿险的形式,不仅保障全面,而且比返还型重疾险便宜。
毕竟有些保险真的不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保障而做的,只是为了给保险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廉价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