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三阶段战略管理

企业三阶段战略管理

导读:我给大家带来企业战略管理三阶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祝您阅读愉快。

一、企业战略的三个重要阶段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资本积累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组织中的员工较少,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以老板的思想为中心。企业组织的员工大多是老板的追随者,企业组织共同价值观的建立是基于情感,企业组织的管理危机是资本危机。企业组织的人才标准是听话好用,待遇要求不高。在这个阶段,企业组织的战略管理重在以员工第一需求的理念来引导员工,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赚钱。这样企业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

第二阶段:人才资源积累阶段。

企业组织已经进入人才资源积累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就不能以老板的思想为中心,它必须学会用行业领先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建立自己的企业价值观。老板们需要学习。现阶段企业需要人才,但企业满足各层次人才需求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这时候企业组织留人的策略应该是:把企业当成一个人才实践的场所,一个发展的平台。不要怕人才超过老板。

第三阶段:当企业组织发展到成熟阶段。

企业的大部分人力资源和市场资源都在企业可控范围内。这时企业管理的危机就是高层管理者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高层管理者,他们会建立企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

企业组织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不同,但企业组织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的过程。在企业的任何阶段,共同价值观都是核心。企业物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促进了其功能的发挥。

第二,企业战略有四个一般特征。

1.完整

神圣是相对于地方性的。任何企业战略规划都是一个整体问题,而不是局部问题。

2.长期

长期是相对于短期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都是规划长期问题,而不是短期问题。

3.根本

根本性是相对于具体性而言的。任何企业的战略规划都是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问题。

4.诡计多端的

策略是相对于套路而言的。任何企业战略都是关于企业问题的战略,而不是传统观念。企业战略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个特征,缺一个都不是典型的企业战略。

延伸阅读:正确战略管理的7个好习惯

第一,把增长当成战略的结果,而不是投入因素。

增长再重要,也不能成为最高的企业目标,尤其是销售收入的增长。

相反,把成长当做产出(而不是投入)会让基础更加坚实,因为一个企业是否一定要成长,是否能成长,这些都只是由战略信息决定的。

第二,超越企业规模的“双面性”。

一方面,企业可以变成现在规模的几倍。另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在新世界里做大,因为大市场很有可能被小企业控制甚至统治。想象一下赫尔曼?西蒙说的吗?隐形冠军?。

其实决定的不是规模而是实力;不是数量,而是速度、质量、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三,洞察多元化战略的复杂性管理本质。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法推荐多元化的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他们通常缺少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资金和管理。

第四,当务之急是发展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去除自己的弱点。

一个去掉了所有弱点的企业,也只是中等水平,并不好。虽然现有的弱点对每个策略都有一定的影响。

真正的企业业绩来自于自身优势的开发和充分利用。

第五,依靠数据的准确性来制定策略。

正确的策略不取决于数据的准确性。一个依赖于数据准确性的策略从一开始就有极大的风险,面对数据不可避免的波动和不准确,它不再那么强大。

不要依赖预测来制定战略。

最佳策略不依赖于预测。企业一定要关注那些一次都没有预测到的个别事件,其中往往有最好的机会。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没有发生的事件,而是发生了的,也就是改变了自己。

七、避免陈词滥调和空话使合理的策略消失。

一本认真负责的战略策划书,需要深入细致的思考,通常会对企业生存能力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引人入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