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腾讯混改解读

相对于资本市场的热议,通信业内人士对中国联通和腾讯的合作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热情。在一位电信分析师看来,中国联通和腾讯5年前开始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已经是旧闻,这也是中国联通近年来例行改革的一环。

接近运营商的人士表示,此次合作其实是2017双方正式合作后的后续动作。公开资料显示,2017,10年6月,中国联通发布“中国联通混改与腾讯合作迈出一大步,全面开展云计算、网络服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的股市公告,对双方将要开展的合作内容进行了预测。

根据通知,双方将依托在通信、云计算和网络安全领域的丰富资源和能力,加强联盟,在云计算和网络服务领域相互开放资源,促进深度融合和创新,打造全新的“云、管、端”互联网产业生态平台。

中国联通方面表示,这是混改方案获监管部门批准后,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的首次重大业务合作,也是混改后与腾讯强强联合、推进深度战略合作的第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联通的“混改”最早可以追溯到2065438+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启动国企改革试点,鼓励国企打破体制僵局,调动市场化资源,激发企业活力。次年8月,中国联通正式启动混改,随后陆续接受包括腾讯、阿里、百度、JD.COM、滴滴等巨头入股。

不仅仅是联通,三大运营商作为央企代表,其实在SASAC号召之后都在进行混改,但是联通更强,属于全球混改,移动和联通属于地方混改。

联通的“期待”

对于目前正在努力创新的中国联通来说,引起行业内外的关注无疑具有积极的价值。尤其是在“混改”的框架下审视这次合作,联通的战略意图可能在市场上传达得更为清晰。

中国联通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掌握着优质的数据中心和网络资源,而腾讯的CDN能力最好。这可能是两家公司决定合作的基础,应该联合起来,各取所需。

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联通云收入达268.7亿元,同比增长142%,占总收入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54%大幅提升至10.18%。

在165438+10月3日发布的公告中,中国联通再次强调,在“1+9+3”战略规划体系的指导下,将以“大连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为主业。记者注意到,其中至少有三家与CDN和MEC服务密切相关。

更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9,1,中国联通和网宿科技就合资成立了专注于CDN和边缘计算的纪昀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其中,联通创投持股42.5%。然而,经过一年左右的运营,由于未能达到双方合作的预期,云上智慧走进了历史。

“结婚”传统的背后

除了联通和腾讯的合作,运营商联手互联网巨头的消息近期在市场上密集传出。165438+10月1日,JD.COM科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也与中国电信签约合作。

虽然中国电信很快反驳了不实传言,但运营商和互联网厂商近年来合作频繁却是不争的事实。比如在业务层面,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先后与阿里巴巴合作,中国移动与芒果超媒、优酷合作。在资本层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投资了很多互联网公司。

运营商更愿意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是有原因的。一方面,作为基础网络提供商,尤其是在国内,运营商掌握了大部分网络基础设施资源,而互联网厂商擅长应用和服务,需要运营商的底层支持,所以双方有大量的业务往来。另一方面,运营商作为传统国企,在机制和体制上有很多约束。以成立子公司的形式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可以突破束缚,进行更多的创新,获得新的业绩增长点。尤其是近几年三大运营商的收入瓶颈之后,这种合作对运营商来说更有必要。

这一点在SASAC发布央企混改后更加明显。以中国移动旗下的米谷为例。从人员团队到运营模式,咪咕基本都借鉴了纯互联网的玩法。咪咕在国内视频领域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种模式的可行性,这也是其独立上市的传闻受到关注的原因。

如果能通过IPO引入市场化资本,运营商显然会获得更大的活力。目前除了咪咕,中国电信的天翼云、翼支付也在传出独立运营的消息,这显然代表了市场和运营商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