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博士后1人,留学回国人员1人,师资力量雄厚。能力
截止2012年末,系内共有教职工2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5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91%的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中有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多位在国内一流或二级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
设置专业
电子信息系有两个本科专业——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1999开始招生,年招生***130人;设有信息工程教研室、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负责全校电工与非电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现有通信原理、光电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室、信息安全、DSP技术、嵌入式技术、虚拟仪器技术等专业实验室。
科研成果
在科研方面,电子信息系经过长期积累,在信号与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测控、嵌入式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将上述相关技术成功应用于多个工程领域,在生物信号、交通工程与桥梁信号、农产品参数、煤矿井下参数、电网参数、管道泄漏参数监测、可再生能源建筑参数检测、数据处理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教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先后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示范建筑运行监测与分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住宅建设健康影响规律及评价研究”;国家863子项目“远程医疗嵌入式控制终端的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肉类新鲜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用于煤矿安全监控的低功耗智能无线网络传感器”;昆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煤矿安全监控无线网络传感器节点”;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包括“基于DSP的冠心病无创诊断研究”、“非线性小样本数据预测在桥梁健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基于UC/OSⅱ实时操作系统的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研究”、“电子标签技术在物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基于SOPC的消费电子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等。“低能见度驾驶员前方环境信息采集与整合系统研究”等省部级纵向项目和各类横向项目50余项。电子信息系特别注重与各类企业的合作。已建成的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和北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电子信息系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三级检索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注册10项,发表学术著作多部。
职业前景
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了中国移动北京通信有限公司、国家海关信息中心、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应急指挥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北京R&D部软件开发中心、华为汇通贸易有限公司、北京紫光测控有限公司、北大方正集团、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北京南天软件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六院、松下(中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院、北京六和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标准化研究所、北京魏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青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AVIC勘测设计院、中国中化集团公司、北京燕山电子设备厂等 院系概况
截至2012年9月,系现有教职工29人,教授、副教授20人,3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80%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本科生600多人,研究生40人。
设置专业
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系在现代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数字内容与虚拟现实、电子政务、信息工程监理等方面特色鲜明。计算机系设有计算机科学教研室、软件工程教研室、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有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创新意识培养和校园实习基地等综合性实验室。,并初步形成了以重点建设学科为基础,以硕士生导师为核心,以科研团队为基础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成果
计算机系非常重视科研的支撑地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知识经济和全球制造环境下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移动Agent的主动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研究”、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面向服务的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框架模型研究”。国家旅游局黄金旅游项目(全国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测系统、全国旅游电子商务规划国家标准制定、全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国防科技重点预研项目“基于HLA的三维战场环境视景仿真”、“仿真支撑平台与环境仿真技术研究”、国家重点项目“火炬计划十五周年三维场景与信息管理展示系统”, 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和信息加密中的应用”、国防科技“九五”重点预研项目“VR和多媒体技术在系统仿真中的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与实验平台研究”、“跟踪国外仿真新技术”、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省部级垂直项目及各类横向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00余篇,特别是与各类企业合作的工程项目,为企业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计算机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为国家和北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设置专业
信息管理专业包括两个本科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
信息管理专业是以情报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为技能的理科专业。针对首都现代服务业的人才需求和信息社会对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需求,培养懂管理的信息服务和建设人才。信息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情报学、计算机、数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能够在政府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规划、运营、管理、维护和应用工作。
教学课程
信息管理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两个专业的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运筹学、会计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统计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XML技术、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经济、管理、技术类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根据各专业的差异,学习具有专业特色的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
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全国条形码知识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历届学生中,曾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大赛二等奖,全国ERP应用大赛一等奖。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平均就业率达96%,充分证明了信息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受到社会的认可,人才质量高,用人单位对其评价良好:该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广,既懂管理和经济理论,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工作适应能力强。往届毕业生主要去向:在各IT公司从事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售前技术咨询,售后用户技术支持。在银行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管理工作。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长城叶巍投资开发公司、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同方软件有限公司、中科软件有限公司、搜狗公司等
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未来竞争的需要,本专业将依托北京工商大学的学科优势,打造新的优势和特色,把本专业建设成为首都现代服务业信息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全国同类型同水平高校中达到本专业领先水平,努力成为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 为有志于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学生提供更理想的学习和研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