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的人生经历
回国后,陈红成了商界名人。他的员工开玩笑说:“陈老师的曝光率比某些明星还高。”很多人喜欢邀请他做演讲。“当时他在硅谷创业的时候,还被《商业周刊》称为硅谷所在的旧金山湾区最有名的华人CEO。
这种一贯张扬的风格,总是让陈红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炎黄健康传媒CEO赵在听了陈红在清华EMBA的一次演讲后,找到了陈红,成为了他的客户。很快,在汉能资本的帮助下,炎黄传媒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
这个案例看似“急功近利”。陈红也有交往多年的朋友。
大约十年前,当陈红在硅谷创立GRIC时,他也是风头正劲。张香凝曾拜访过他,回国后创办了中国王湾。后来陈红高调做投行,张让陈红找买家。结果,陈红在与美国Synnex公司首席执行官黄腾辉打高尔夫球后,后者成为了王湾的买家。整个交易听起来很简单。陈虹说,“Synnex的CEO是我的朋友,碰巧提到他有意收购该公司,于是我就和他聊起了王湾。”
陈红和SYNNEX的相识不用多说,也和他过去的高人气有关。
有些人,在某个平台上有了某个身份,婚礼,一旦离开,就离开去喝茶。陈红在这方面很有一套。他非常善于在开拓新的事业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优势。
如果你仔细观察陈洪,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可以同时使用中西商业方法的商人。”
中国符号开路
最让陈红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个子不高,圆脸,眼睛。他的朋友兼生意伙伴王功权对他的评价是:“很有激情,从不不甘寂寞。”如果你和他谈谈,你会发现这个小个子很热情,有伟大的梦想。他不同于一般工科生,能说会道。这些性格特征也是他成功的必备要素。
陈红的简历已经广为人知。1962出生于Xi安,1982毕业于Xi交通大学,1985留学美国,留在硅谷创业,直到2003年回国。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美国的成功主要归功于工程师和厨师。陈鸿想突破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特别是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老板,成为硅谷的主流商业圈之一。
1999年,陈虹如愿以偿,他创办的GRIC赶赴纳斯达克,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将企业上市的中国留学生,市值一个月超过654380亿美元。这一成功,加上他流利的英语口语技能,使他成为美国许多国际商业论坛的常客。
他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说:“美国召开国际会议,需要中国的声音,要么请中国移动的老板,要么请我。”通过这些会议,陈红有机会与许多美国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交朋友。但这种好处,陈红一开始并没有挖掘出来:“我直接给这些大公司的老总打电话,他们都没有回复我。”
后来陈红意识到,他的优势不在于个人身份,而在于中国这个符号,代表一个利益集团。当时在硅谷,有丘吉尔俱乐部、印度科协、AAMA、玉山科协等一批非官方的精英组织,但没有一个由中国大陆专业人士发起的科技人才组织。于是,热衷于组织活动的陈红在1999创办了华远科协,华远意味着来自中国。华远的初衷是帮助中国人在硅谷创业筹集资金。陈红本人就是中国人获得美国风险投资后的成功范例。华远俱乐部由企业家俱乐部和VC俱乐部组成。在他的“名人”效应下,通过华远的平台,硅谷更多的中国人得到了美国VC的信任和投资。同时,华远俱乐部还吸纳了中国本土IT精英,如联想的杨、用友的王文京、网易的丁磊等。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将陈虹等人创办的华远称为“中国商业明星与美国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