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如何突破困境

刘革新代表: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刘永好代表:民营企业也要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融资难,门槛高。应该打破体制障碍。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资难;二是行业进入门槛高;第三,比其他企业更难获得一些资源。新希望(000876)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代表说。融资难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瓶颈。相关金融机构最新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显示,2012第四季度,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意愿下降。面对劳动密集型的小微企业,部分银行不愿意提供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抵押担保难,贷款风险高。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陈奕龙代表说,行业准入也是一个障碍。目前一些行业的垄断程度比较高,导致一些民营企业很难进入。要解决问题,就要打破体制障碍和政策限制,给民营经济更多平等的创业和发展机会,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国家应该抓住,剩下的应该放开,交给市场。陈奕龙说。陈奕龙建议,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充分发挥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把那些政府管不了、不该管的事情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革新建议,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引导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推进民营金融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补偿机制,引导金融和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从资本驱动到创新驱动,提高自身的破门能力。民营经济起步水平低、规模小,初期发展普遍存在低水平重复投资和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而且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陈奕龙说,民营经济本身存在的问题也阻碍了它的发展。代表们认为,除了政策门槛,让民营经济在垄断行业面前望而却步的,更多的是这些行业对资金、技术、企业管理能力的高要求。有的项目投资数百亿元。相比之下,私人投资者的实力有限。大多数私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如果把一些积累的资金投资到R&D,企业的利润会很少,但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竞争力。陈奕龙说。2010国务院发布新36条,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民营企业不仅要看到玻璃门、弹簧门,还要看到政策在一些领域会越来越开放。这些政策放开的行业,比如能源基建,门槛高是很正常的。陈奕龙说,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结构调整来适应这一政策变化。陈奕龙认为,民营企业要加快创新,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变,改变过度依赖资本的模式,转向创新驱动,从单纯强调规模扩张转向做强做优企业,提高破门能力。刘永好建议,面对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的新形势,民营企业也要加快转变方式,调整结构,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还不尽如人意,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行政审批过多。刘革新说,如果你现在想去一个项目,所有部门都必须四处走动,并加盖各种批准印章。有时候过了半年也不一定能完成,市场机会也可能错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多,但实际上需要更详细的规则。比如,进一步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资金、土地、技术、管理要素的使用仍以国有经济为主。陈奕龙说。刘革新说,目前,一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意识较强,但服务意识不足。由此,民营企业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要承担很多本应由政府提供的服务。要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供便捷的办理机制,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陈奕龙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创造高效的服务环境。刘革新认为,在制定相关行业准入标准时,应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意见,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刘革新建议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培育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加快服务平台网络化建设,为企业创造高效服务环境。刘革新建议,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破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