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架飞机C919正式交付,预计最早于2023年春季投入商业客运运营。
相关报道首架C919正式交付东航,这些公司深度参与国产大飞机万亿级产业链的“起飞”。
今天(9日)上午,中国商飞将向东航交付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预测2021-2040》数据,预计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级以上客机9084架,市场规模约为1.4万亿美元。随着C919的商业化,万亿美元的大飞机产业链呼之欲出。
据科技创新板期刊和Choice数据显示,航天科技、航亚科技、西部超导、博大特种材料、铂都等科技创新板企业已经涉足航空产业链。其中航天科工、西部超导、翔腾微电子深度介入国内大飞机产业链。
_大飞机产业链涉及的上市公司有70多家。
国产大飞机供应商方面,红塔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商飞的供应商主要分为两类。I类供应商包括AVIC机电、四川九州、AVIC光电、AVIC沈飞、AVIC西飞、中智、洪都航空、AVIC电子;三级供应商包括AVIC重型机械、中国卫星、宝钛、抚顺特钢和银邦。
据科创板期刊和Choice报道,涉及大飞机概念的上市公司超过70家。其中,航天科技、铂涛股份、航亚科技、西部超导为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
记者了解到,航天科技是国产大飞机C919 LEAP发动机的环锻件供应商,该环锻件已应用于国产大飞机c 919。
航天科工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创新板报》记者,公司于2065438+2007年2月与ge航空签订了为期5年的长期采购协议,开始为新一代窄体客机LEAP发动机供应包括高压涡轮机匣、风扇机匣锻件在内的多项产品。之后,2021再次参与GE航空LEAP发动机2023 -2027年期间供货全球招标,继续取得较好成绩,供货品种和份额进一步提升。
“以进入LEAP发动机机长会供应为契机,航天科技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全面进入英国劳斯莱斯、美国普惠、法国赛峰、美国霍尼韦尔、德国MTU等国际主流航空发动机客户的锻造供应商行列。产品进一步延伸至覆盖国际主流宽体客机和商用飞机发动机,并签署了相关产品的长期供货协议。”该负责人指出。
目前,航天科工与中国航发集团下属的科研院所和主机厂形成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全面承担了国家军用和商用航空发动机项目的环锻件研制工作,成为国内航天领域环锻件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产品覆盖新一代国产军用航空发动机和长江系列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
5438年6月+2022年10月,国务院发布“十五”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我国将重点推进C919大型客机示范运营和ARJ21支线飞机系列化发展。
随着C919飞机交付量的增加,航天科工相关负责人认为,相应LEAP发动机及其环锻件的需求清晰可见,公司面临C919飞机带来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我们一直在全面积极地参与国产长江发动机的同步配套研发。我们是长江发动机环锻件的核心供应商,得到了长江发动机项目单位的认可。此后,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准备,并已做好准备迎接长江发动机研制成功后批量生产和数量的发展机遇。我相信航天的努力最终会在市场上得到体现。”
_新材料、关键元器件、航电、GPU芯片潜力巨大。
除了航天科技,铂涛、航亚科技、西部超导等科技创新板公司也涉足大飞机产业链。
西部超导的核心业务是高端钛合金材料。目前,公司产品已获得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客户的认证,并批量应用于各类设备。还通过了中国商飞公司Ti6Al4V钛合金材料资质认证。
数据显示,西部超导生产的最大650mm钛合金棒材已成功应用于C919飞机大型承力结构件的研制。TC21、TC4-DT、Ti6242等生产的φ250mm ~φ550mm钛合金棒材。首次应用于新一代战斗机、运输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大型承载部件。
航亚科技在半年报中透露,参与了我国研制的CJ-1000/2000发动机(装备C919/CR929飞机)等重点型号任务,提供高低压压气机叶片。
不过,创道硬科技创始人卜日新也向记者指出,大飞机不应该过分强调国产化率。
在商用飞机领域,已经非常成功地实现了整机的R&D、制造和交付。目前C919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等核心系统主要由国际厂商提供,单纯从品类上看国产化率没有实际意义。
一位航天业内人士对《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表示,国产大飞机对产业链的好处是长期的。
“民用飞机的机载娱乐系统是中电控股支持的,其他飞控系统和部分航电系统都是合资的。国外供应商的产品广泛应用于量产飞机。后续随着本地化的发展会带来收益。”
科技创新板期刊了解到,中电航电股份有限公司客舱与信息系统团队承担了C919大型客机客舱核心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公司与中电泰雷兹航电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国产化iWO机载娱乐系统,可应用于C919、A320、B737等主流窄体机型。
此外,翔腾微电子自主研发的HKM9000GPU图形处理器已通过C919座舱显控系统联试合格证书,转入适航审定阶段。成为国内第一款应用于民航的GPU芯片。
翔腾微电子副总经理王全在接受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第二款芯片也在研发中,性能将比第一款芯片提升10倍,预计明年上市。
对于大飞机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卜日新认为:“在产业链上游,我们国内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突破商用飞机对应的核心系统和部件。可以考虑从外围和边缘系统不断渗透,与大飞机产业充分融合,提升自身能力。具体产业链赛道方面,新材料和机载电子系统是我比较看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