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受到美国和欧盟挤压的情况下,相应扩大了国内装机市场,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标杆上网电价,意见稿给出了四类地区四种不同的上网电价,分别为0.75、0.85、0.95、1元/千瓦时。
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04GW,累计建设容量7.97GW,其中大型光伏电站4.19GW,分布式光伏系统3.78GW。目前我们判断2013年新增装机可能在8.5GW左右。
随着年底的到来,我国太阳能光伏案件立案量激增。2005年2011和12两个月期间,华北地区中国、河北、山西、山东四省新增光伏备案量达到2GW,* * *项目申请约120,大部分为分布式或农业光伏项目,部分结合扶贫政策。
光伏发电
最近10年,全球太阳能的光伏电池年产量增长了6倍左右,年均增长50%以上。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年产量为16万千瓦,其中中国年产量为10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和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光伏发电的主要利用方式。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接近4000万千瓦,主要应用市场为德国、西班牙、日本和意大利,其中德国在2010年新增700万千瓦。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转换效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整个产业链成本快速下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从2000年的每瓦4.5美元下降到2065,438+00年的65,438+0.5美元以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提高。
太阳能热发电
光热发电又称太阳能热发电,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但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运行,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阿联酋、印度等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一批光伏电站。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并网的太阳能热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00万千瓦,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约为12万千瓦。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累计装机容量达到65438+万千瓦(100MW),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超过50家,生产能力290万千瓦(2900MW),年产量1188 MW,超过日本和欧洲。初步建立了由原材料生产和光伏系统建设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多晶硅材料生产取得长足进展,突破了年产1000吨,突破了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生产瓶颈,为我国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2007年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受益于太阳能行业的长期利益,整个光伏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不久的将来将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将取代部分常规能源,还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总量中的比重将超过30%,太阳能光伏发电占世界总供电量的比重将超过10%;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占电力总量的20%以上;到21世纪末,可再生能源将占能源结构的80%以上,太阳能发电将占60%以上。这些数字足以说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战略地位。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将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百万千瓦)。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占全国装机容量的25%,其中光伏发电将占5%。未来十年,中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即21GW),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增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能热发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约为10万千瓦,光伏电站投资平均每千瓦估算10万元,分布式光伏系统投资平均每千瓦估算15万元。2015年以来,安徽省肥东县争取并投入资金855万元实施光伏扶贫,为全县5个贫困村、225户贫困户、80户贫困户建设了310个集体(家庭)分布式光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