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坪镇的经济发展
二、重点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为中心,推进“工业强镇”战略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我们紧紧围绕我镇实际,强化工业强镇意识,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坚持以项目推进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今年,该镇新签约项目7个,新开工项目4个,新竣工投产项目4个,“444”目标全面实现。全镇规模企业达到23家,培育了弘森光学、天利达、亨达利等一批环保、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企业。二是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宏佳高岭土公司实施技改扩能,加强新产品研发,在行业内率先通过ISO2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全省高岭土开采和精细深加工能力最强的企业。2011公司与中国巨石集团合作成立湖北巨都高岭土矿业有限公司,扩大了企业规模,促进了企业升级。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
一是抓粮油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香稻订单生产,专业粮油合作社与董琦村农民签订协议,种植香稻1520亩。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下,合作社积极探索规模化发展粮油生产的途径,流转土地510亩,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家庭承包与规模经营的矛盾,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抓柑橘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加强柑橘精品园建设,在稳定柑橘面积的同时,狠抓柑橘管理。今年,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高度重视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在市下达的重点防控面积1550亩的基础上,追加资金投入32831万元,全镇重点防控面积达到4583亩,为我镇柑橘产业发展筑起了坚强堡垒。三是培育规模化畜牧生产。围绕畜牧大镇的发展目标,依托市场加强引导,扩大项目规模,* * *培育了7个养殖大户,其中年产500只山羊、3000头生猪配套养殖示范基地1个,引导农户自建高标准生猪养殖基地4个。全市最大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即将在观音桥村建成投产。四是抗旱保丰收。今年以来,降雨总体偏少,对春耕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该镇按照“规划调水保重点、抽排机具保抢种、科学补种保丰收、雨天蓄水保稳定、注重调处保稳定”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抗旱工作,累计投入4000余人次,抗旱资金465438+万元,使80%的水田成功移栽,其余成功补种,确保了旱年不减产。
(三)着力保障民生,促进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多万元硬化全镇11.6公里村道。投资1万元的松木坪集镇、观音桥中心村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投资800万元的镇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四大中心综合办公楼已封顶。全镇* * *完成永丰水库东西干渠122堰塘和120米改造,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今年,我镇投资52万元建设了株树湾水库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金刚岭村、茶园寺村1.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全年新增城乡低保户150户,发放低保金1.702万元,改造农村危房99户。第三,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对全镇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加大对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规范有序推进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多方争取资金,投资450万元对教学楼进行加固改造,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四是卫生事业不断巩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卫生执法监督,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合作医疗监管。
(四)着力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加强信访维稳基础工作。通过建立综治维稳领导小组周办公制度、镇村两级月排查制度、综治协管员走访联系农户制度、党政班子成员信访周值班制度、信访维稳信息系统、律师参与信访调解制度等“六项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信访维稳机制。政府官员全员参与、信访维稳成效评估等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大量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确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年受理同级信访71件,承办市级转(交)办32件,办理网上信访8件;镇村调解委员会受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185件,成功率100%。二是做好安全工作。不断完善“专家查隐患、政府督办整改、企业狠抓落实”的安全监管机制,推行“白”班组管理法,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不断增强安全基础工作。着力整顿采矿秩序,有效遏制了乱采滥挖现象的蔓延,全镇安全生产大局趋稳。
中国有10多种矿产资源,如煤、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石英砂、高岭土、重晶石等。已初步探明煤炭储量5957万吨,石灰石储量2654.38+亿吨,铁矿石储量654.38+0.31.3万吨。近几十年来,我国暴雨多次引发洪涝灾害,宋轶矿务局和镇村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以及马岭坳隧道通车引发的地质灾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松木坪镇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该镇初步形成了年产26万吨水泥的建材工业,年产30万吨煤的采煤工业,年产100吨蛋氨酸和1,2,4三氮唑羧甲铵的化工工业。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加快,全镇已形成万亩椪柑生产基地。云台观茶场,海拔884米,采摘面积1,000亩,是湖北省最大的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基地。三山农贸公司生产的“松韵百健”有机茶荣获全省有机茶前20名、宜昌市十大名茶。特色农业有很多亮点。粮油、椪柑、茶叶、水产四大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粮油合作社引导农民发展香稻500亩,“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区”实现油菜亩产240公斤,香稻亩产600公斤。全镇椪柑面积达3.5万亩,柑橘年产量达3.7万吨。茶叶总面积达6940亩,年产量450吨。三山农业有机茶基地被认定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成为全省最大的连片有机茶生产基地。其“松韵百健”有机茶被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发展14规模养殖小区,全市最大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即将在我镇建成投产。年出栏生猪6万余头,山羊3万余只,奶牛953头,家禽36万余只。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量3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51元,粮食总产量10710吨,油料总产量2702吨,蔬菜总产量12947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