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布局原则

机房湿度保持在20%-80%,机房温度保持在15℃-35℃。安装空调调节温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规划设计好机房的布线系统,网络设备才会有一个好的“家”。IT网络要通过布线系统将机房和办公场所互联起来,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如果企业内接入点较多,可以采用接入层、汇聚层、交换层三个网络层次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布线系统。对于接入层来说,选择合理的接入设备是最关键的,要根据接入设备选择合适的带宽。汇聚层是整个局域网的核心部分,汇聚层的网络设备一般都支持网管功能,方便我们的管理和维护,也方便我们以后的网络升级和改造。交换层是整个网络中的中间层,连接汇聚层和网络节点,是决定我们整个网络传输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100M网络设备的普及,100M绝对是我们交换层网络设备的首选。布线是连接网络接入层、汇聚层、交换层和网络节点的重要环节。布线时最好使用专用通道,不要与电源线、空调线等辐射线混合布线。对于接入层和汇聚层之间的双绞线,您可以选择五种以上的屏蔽双绞线,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性能。汇聚层和交换层之间的双绞线,因为是网络数据传输量最大的层,所以也使用超五屏蔽双绞线。在交换层和网络节点之间,我们可以使用普通的超五层非屏蔽双绞线。网络设备要放在节点的中心,不是为了节约综合布线的成本,而是为了提高网络的整体性能和网络的传输质量。因为双绞线的传输距离是100米,所以在95米处可以获得最好的网络传输质量。做网络布线的时候,最好设计一个机房来放置网络设备。网络布局的规划与设计大部分网络设备都是机架式的(大多是平面的,像抽屉一样),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等。这些设备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构类型,是因为它们都是按照国际机柜标准设计的,这样大家的平面尺寸基本统一,可以一起安装在一个大型的立式标准机柜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可以让设备占用最小的空间,另一方面方便与其他网络设备的连接和管理,同时机房也会显得整洁美观。储藏室里有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网络柜、服务器柜、综合布线柜。从这三个柜子的名字可以看出它们各自的作用。一般来说,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加密机等网络设备,光端机、调制解调器等网络通信设备都放在网络机柜中;服务器机柜的宽度为19英寸,高度以U为单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服务器。机柜的尺寸也采用一般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根据u的高度有一个可拆卸的滑动支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整高度,存放服务器、集线器、磁盘阵列机柜等设备。服务器放置后,其所有I/O线从机柜后方引出(机架式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放置在机柜的线槽内,一般会贴上标签,便于管理。综合布线柜一般配有前后活动安装柱,安装空间可自由设置,可根据需要配置隔断、风扇、电源插座等配件。配线架通常安装在机柜内,配线架的一侧是RJ45端口并标有编号;另一边是跳线接口,同样标有数字。这些号码与上面的RJ45港口号码一一对应。每组跳线都标有棕、蓝、橙、绿四种颜色,双绞线的颜色线要与这些跳线一一对应,不容易接错。配线架不仅方便管理线对,还可以防止串音,增加线对的隔离空间,提供线对360度隔离。机房内必须放置交换机、功能服务器组和网络打印设备,以及连接局域网到互联网所需的各种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网管工作站等。所以机房的网络布局一般至少有三个机柜。综合布线机柜和网络机柜应紧密连接,便于布线操作,其次是服务器机柜;网络设备和布线系统的合理布局。在网络布局上,每个机柜最好留有一定的空间,方便以后网络设备和服务器设备的扩展。综合布线柜内除了网络布线外,可能还有电话线,所以需要在柜内留有一定的空间。从机柜内部的电缆附件来看,机柜具有更高的配置密度,容纳更多的IT设备,使用大量冗余附件(如冗余电源、存储阵列等。),频繁改变柜内设备配置,数据线和线缆随时增减。因此,机柜必须提供足够的电缆通道,以便从机柜顶部和底部接入电缆。柜内电缆敷设必须方便有序,靠近设备的电缆接口,以缩短布线距离;减少线缆的空间占用,保证设备在安装、调整、维护时不受布线干扰,保证散热气流不受线缆阻碍;同时,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定位设备接线。供电系统和制冷系统是机房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供电系统中,一般采用在线式UPS供电方式。电池的实际可用容量与放电电流、电池的环境工作温度、储存时间和负载的性质(电阻、电感和电容)密切相关。制冷系统(空调)涉及到机房的整个物理环境,包括空调、地板、机柜和房间布局等。所以也要考虑把UPS和空调放在合适的位置。如果房间空间大,可以在房间里放UPS和空调。如果空间小,可以把UPS(包括电池)放在配电室。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楼安装了“中央空调”,机房也必须安装独立空调,因为中央空调不能一直开着,工作时间可以使用。下班后和周末节假日需要正常运行服务器和网络设备时,必须开启机房独立空调。机柜的扩展性表现为设备密度的扩大和机柜数量的扩大,因此在网络布局时必须考虑机柜的送风能力(通常称为散热能力)和配电能力。一方面,机柜内的设备需要温湿度适宜、风量充足的冷风(冷气)。这些冷空气被机柜中的IT设备吸入,从而冷却设备中的元件(尤其是CPU)。当机柜中的设备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地板出风口送出的冷风量将无法满足所有设备的需求,从而导致部分IT设备因气流分布不充分而过热。要解决机柜内设备密度扩大时的这个局部热点问题,可以通过部署it设备的位置来解决。比如将热负荷最大的设备安装在机柜中间,以获得最大的气流分布。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在机柜上部或下部安装轴向水平强力排风扇,增强上部或下部的吸入能力(即降低IT设备入口处的静压),从而增加配风量。另一方面,机柜内的设备需要电源和与机柜外部的通信。当机柜内IT设备数量增加时,这些线缆和连接端子同时呈指数级增长,对机架电源的容量和插座数量提出了扩展要求。机柜内的布线空间也需要提前考虑,因为当机柜内的功率密度增大时,设备后面的线缆的风阻会明显增大,所以必须考虑线缆管理和布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