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米西马金银矿床
米西玛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米西玛岛东部,属于路易斯亚德群岛,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南240km处。
米西玛矿床产于缓倾斜的白垩纪-古近纪片状变质沉积岩和绿岩中,在中新世被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组成的岩带、岩片和岩脉侵入。萨斯山北部和东部的斑岩和矽卡岩铜矿化与这些侵入岩有关。高角度断层活动在侵入后仍在继续,导致控制米西马矿床的乌姆纳断层带的形成。Umuna断裂带可能是一条正断层,走向西北,延伸约3km,宽50 ~ 200 m(图10-18)。
乌木那断裂带非常复杂,由不同方向的断层、裂隙和角砾岩体组成。矿带蚀变自上而下由绢云母、蒙脱石向绿泥石、绿帘石转变。乌穆纳断裂带的西部包含一条20米宽的板状多阶段应时脉——乌穆纳脉,该脉向下并沿走向变窄。金含量从8×10-6变为12×10-6。在应时矿脉的下盘和下盘,特别是下盘,发现了其他应时碳酸盐矿脉和角砾岩充填物,构成了低品位的金银矿石。浅成低温热液矿石中金与银密切共生,矿石中含有约5%(体积)的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使贱金属总含量达到约0.2%。表生氧化带深达300多米,蕴藏着75%的可采资源。氧化使银/金比率增加到8倍。
米西玛探明和估算储量为5595万吨,金的品位为1.38×10-6,银的品位为21×10-6,使用的截止品位金的品位为0.7×10-6,即含金77吨,657。
2.探索和发现
1888米西玛岛东部发现砂金,1911产出的6200kg黄金全部来自砂金。1904年,澳大利亚探矿者在穿过乌姆纳断裂带向西南流动的库克敦河中发现了乌姆纳矿脉(图10-18)。然而,从软的表生矿石中获得的金很少。1911 ~ 1942(1942因二战停止开采)期间,在多个地下矿山开采乌木纳矿脉,记录总产量达42.6万t矿石,平均含金量10× 65438。最成功的是1935 ~ 1942期间库斯伯特米西玛黄金有限公司在乌姆纳段的生产,巴布亚、萨斯山、库卢马里亚等部分金矿段也有生产。米西玛矿和选矿厂在1942 ~ 1943闭矿期间受损,战后恢复全面生产的努力未果。
图10-18巴布亚新几内亚米西马低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示意图。
(引自G.I .威尔逊和R.C .巴威克,1991)
图为受乌姆纳断裂带控制的低品位露天贵金属矿化。还显示了附近的低品位斑岩铜矿化。
1959至1966期间,太平洋岛矿业有限公司(自1964起与Cartou Si勘探有限公司合资)试图开发早期Umuna矿脉工作区下方的高品位金矿,但未成功。钻两个平硐,从近600m的矿脉进行全巷取样;但由于岩心采取率低,第二次尝试钻取矿脉的岩心以失败告终。1966以Cartou公司名义进行了Umuna矿带激发极化测量,圈出的几个线性异常没有继续工作。
1966年底,普莱瑟发展有限公司受邀参与米西玛金矿项目,但被拒绝。然而,在现场检查期间,在西沙东部北部发现的两条含铜转石的河流中进行的勘测河流沉积物取样发现了铜异常。这些成果导致太平洋岛屿矿业有限公司和Cartou的合资公司在米西马岛东部开展了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并积累了800米的浅层钻探,圈定了西沙山北部的斑岩铜矿化。1969 ~ 1972期间,诺兰达澳大利亚有限公司加入合资项目,完成15岩心钻探,总进尺3600m,圈定斑岩铜矿化7000万t,铜品位0.1% ~ 0.65438。虽然该公司的地质学家意识到凸出的山脊与矿脉露头一致,可能存在露天开采的黄金潜力,但低迷的金价使诺兰达退出了乌姆纳断裂带的勘探。原合资公司未在米西马开展进一步工作,其探矿权于1973被撤销。
从1975到1976,代表美国钢铁国际有限公司的梅内塞斯勘探权有限公司拥有米西马的勘探权。通过地质填图和采样,提出了乌姆纳有两个独立出露矿体的概念。这项工作使人们认识到,在乌姆纳剖面和巴布亚金矿剖面的乌姆纳矿脉之外,存在着大范围的低品位金银矿化;然而,该项目未能进一步发展。
来自menezes公司的地质学家继续争辩说,在米西马露天矿开采黄金是一个可行的建议。在1977结束时,它成功地与Plesser有限公司组成了一个合资项目。它的初步工作是通过对穿过Umuna矿带的人工挖掘和机器挖掘的壕沟进行取样来展示其整体潜力。然而,井下巷道的重新取样无果而终。在1979,CRA勘探有限公司加入合资项目后,一项采用大直径PQ三芯管的岩心钻探计划成功探测到矿化带,即使在有旧平硐的地区。钻井将在1980 ~ 1981期间继续进行。在1982,反循环钻机加入了岩心钻探的行列,共钻了75个孔,进尺8050m。在1981,完成了露头和深(5m)槽的详细地质测绘。1982,Pleaser公司购买了合资项目原合作方的股权,用了两年时间,进一步开展了岩心钻探和反循环钻探、深槽勘探、地表和地下开槽取样、地质详查和航磁调查。本阶段,在矿区共施工了118个岩心钻孔(11910m)、56个反循环钻孔(4982m)和115个勘探槽(8785m)。1985开头对地质资源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与上面引用的类似。至此,CRA退出了合资项目。
最终可行性研究完成于1985。1987年末,普莱泽的子公司(80%)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20%)签订了矿业开发协议。1989年中期建成并投产了一座露天矿和一座选矿能力为15000t/d的氰化炭浆选矿厂。
3.摘要
米西玛金银矿床在1971首次报道其具有大吨位贵金属潜力之前,已有很长的开采历史。在其30年的勘探历史中,勘探区还发现了一个小型斑岩铜矿。深槽勘探、PQ岩心和反循环钻探以及结果的连续地质模拟是圈定露天采矿资源的关键手段。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调查在米西玛的勘探中只起了很小的作用。原因是早期的地下开采活动已经大致圈定了勘探目标。米西玛的成功开采取决于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规模经济和操作人员的经验。
在第一次意识到米西玛的巨大潜力后,用了八年的时间确认,用了10多年铸造了第一个金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