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现状如何?机构投资者或风险投资人的机会是什么?

随着今年上半年创业板的推出,新三板(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中的医药板块似乎迎来了新的投资机会。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证券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创业板的建立。业内普遍预计,创业板将在“两会”后提速。

由于新三板的前景——中关村园区企业作为三板的主体,关系到投资者对新三板上市企业的投资热情,而创业板的推出对新三板的刺激是为体制内的上市药企提供新的渠道,所以高科技药企殖民新三板的猜测达到了高潮。

然而,记者登陆中国政治工业协会办理的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其公布的数据显示,登陆新三板的药企北陆制药、星昊药业、金昊药业,自挂牌以来鲜有交易。

“新三板上的药企规模很小。即使板筹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整个医药板块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在融资难的压力下,基于养板的考虑,新三板是中小药企可选的融资渠道之一。”

联动效应?

创业板的明晰让很多机构相信,新三板作为创业板的“孵化器”,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新三板挂牌公司交易量普遍较小,主要是交易方式与主板不同。”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周舟告诉记者。

据了解,新三板目前的交易模式是投资者报价后托管券商实现的。这种类似于柜台交易的方式显然没有主板方便。

然而,创业板的明晰让很多机构相信,新三板作为创业板的“孵化器”,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目前有机构将通常在创业板或深市中小板上市的外企市盈率与新三板机构投资者市盈率进行对比,认为新三板上市公司一旦推进创业板,初期投资将超过10倍。

“业内关于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最新说法是,没有盈利要求,只要是通过科技部审核的‘高科技’企业就可以允许上市。但是目前‘高科技’的定义标准还没有出台。”兴业证券R&D中心的一位研究员告诉记者。

对此,上海证券R&D中心分析师认为,由于创业板的上市标准尚未正式公布,国内创业板与纳斯达克创业板或深市中小板不具有可比性。据了解,纳斯达克创业板和深市中小板都对上市公司有盈利要求。

忽略?潜力巨大!

虽然交易冷清,但新三板系统的医药企业其实发展潜力很大。

虽然医药公司在新三板的交易量非常有限,但在宏观经济增速可能放缓的情况下,医药上市公司作为非周期性行业规避风险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上述兴业证券研究员表示,新三板的医药公司之前并不太重视,但从主营业务来看,新三板体系的医药公司其实发展潜力很大。

记者了解到,最早登陆三板的北陆制药上月28日刚刚发布了最新的非公开定向增资预案。根据该预案,英飞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认购方预计购买不超过65,438+025万股,北陆药业增资融资金额预计不超过6,662.5万元。

根据公司公告,本次增发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碘伏注射液和碘克沙醇注射液的研发和市场推广。目前国内上市的只有意大利Bracoo公司及其国内合资公司的产品“Dianbile”。相对于X线造影剂的广泛临床应用,还有巨大的市场。

据悉,北陆制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影像药物生产企业,拥有各类新药国家证书4个。2007年公司每股收益达到0.62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0.01%。

上个月登陆新三板的金豪药业也握有拳头产品。去年年底,该公司包括类鼻疽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内的8个生物反恐快速诊断试剂产品获得SFDA批准,其中大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同年,65438+2月65438+9月,公司与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北京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就北京奥运会应对生物恐怖主义和重大传染病展开实质性合作。

至于星浩药业,是一家资产总额、年销售额上亿元的新型现代化高科技医药企业,是上市公司双鹭药业的参股公司。

“在新三板推出之际,上述三家公司将首当其冲。”上述上海证券R&D中心分析师表示。

扩建花园的诱惑?

一方面,全国各地的高新园区纷纷申请试点资格;另一方面,新三板也渴望“新鲜血液”的注入。“新三板”适合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吗?

其实,创业板的渐行渐近只是一个方面,新三板扩容也有利于高科技医药公司殖民新三板。

自去年6月5438+10月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武汉东湖开发区试行股权转让代理以来,新三板不再是北京中关村企业的“独舞”。

事实上,国内各大高科技园区都存在大量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医药企业。据报道,深圳、成都、宁波和Xi的几个科技园的试点资格申请已经提交给科技部,正在等待最后的批准。上海、无锡、石家庄等高新园区都被纳入新三板的视线。

以石家庄高新区为例。这个高新区拥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加工制造基地、全国范围的医药流通服务中心和全国知名的标准化、规范化药材生产基地。它也是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目前,该区管委会已启动“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筹备工作,新三板石家庄高新区需求十分迫切。

另一方面,新三板也渴望“新鲜血液”的注入。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融资促进中心一行人专程向医药企业介绍新三板。

未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扩容,相当于为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多了一个资本运作的平台。

但也有观点认为,新三板对于有融资需求的国内高科技企业来说,未必是最好的方式。

“新三板上的药企规模很小。即使板筹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对整个医药板块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但在融资难的压力下,基于养板的考虑,新三板是中小药企可选的融资渠道之一。”若有所思地想。

他表示,新三板企业融资属于非公众公司定向融资,这种融资不需要证监会审批。其实不去三板也可以实现定向融资。是否去新三板,主要看企业自身的选择。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资本市场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如果条件具备,国内的高科技医药公司没必要绕新三板,直接去国外创业板可能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