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响水煤矿事故
响水煤矿的项目法人是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公司由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与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钱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煤田地质局共同投资组建。在被问及如何把响水煤矿建设成为安全高效的现代化企业时,李宗喜董事长说:“本质安全、和谐发展、节约资源、质量效益是现代化矿井的基本要求,是我们煤矿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必须以此为追求目标。现代煤矿作为煤炭生产企业,要追求质量和效益,但同时也要注重社会责任,打造责任企业,在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方面做出努力。不这样做,企业就没有活力,你就无法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企业就无法实现长远发展。”
响水煤矿自2003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逐步建立健全了覆盖公司各岗位的138项责任制度,其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76项,反“三违”管理制度216项。制定了五大类128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响水矿还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抓好以瓦斯治理和防治瓦斯突出为重点的安全提升,提高了矿井抗灾能力。利用物探、三维地震勘探等先进手段,对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资料中未探明的地质构造和煤层进行补充勘探,为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盘江集团6家工矿企业整合后,手煤资源会增加,未来可能会注入上市公司,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目前最有可能注入的是集团持有的响水煤矿,市场关注已久。2009年3月,盘江完成控股股东资产收购,通过定向增发注入土城矿、月亮田、山脚树、金家矿等主要矿业资产。这些注入资产均由盘江集团100%控制。除响水矿外的煤炭资产已全部注入上市公司。注水时响水煤矿已经在生产。2008年产量654.38+0.32万吨,现产能400万吨/年,远期规划达到654.38+0.00万吨/年。但其复杂的股权结构可能会阻碍其注入。响水煤矿的直接所有者为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其中集团子公司盘江煤电占36%,兖州贵州能华占27%,贵州粤黔电力占27%,贵州煤田地质局占10%。(在年报中,集团明确承诺注入上市公司或出售给第三方。)
2005年2月24日23时20分,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响水煤矿19煤层带式输送机在自上而下基建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事故,井下12人下落不明,估计无生还可能。
据了解,该矿为在建国有特大型矿井,由贵州盘江煤电有限责任公司、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钱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煤田地质局四家国有公司共同出资建设。该矿于2004年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654.38+00万吨/年,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二期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共设计了四条上山道路,分别是17煤层回风上山、17煤层皮带上山、19煤层皮带上山和19煤层轨道上山。事故发生在19号煤层皮带上山时。山体设计长度为1631m,于2004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施工1381m,巷道断面18.3m2,巷道顶板为一层0.72m厚煤层。上坡施工由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担,施工在走下坡路。公司具有矿山工程施工资质。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土播采区19号煤层皮带运输上山开车放炮后,煤与瓦斯延迟突出,造成瓦斯燃烧。
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明电(2005)32号),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今冬明春煤矿安全生产关键时刻。贵州响水煤矿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发生“12.24”特大事故,说明巷道建设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存在严重漏洞。贵州省有关部门要责令该矿立即停工整改,迅速查明原因,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公开处理,接受社会监督。
为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基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严格煤矿建设项目市场管理。建立严格的煤矿施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所有从事煤矿施工项目的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严格的施工标准,有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煤矿安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规范煤矿建设项目市场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坚决防止降低工程标准、改变设计方案、减少安全投入、转包工程、低价中标后雇佣承包商等恶性竞争和行为。
二、加强煤矿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建设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建立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施工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并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认真整改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坚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确保安全施工。
第三,加强矿井建设过程中的通风、瓦斯和防灭火管理。要保证掘进工作面有足够的风量,配齐专职瓦斯检查员,加强瓦斯检查,严禁空班漏检;严格爆破和火工品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爆破制度,严禁明火爆破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炸药、雷管。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超过3立方米/分钟时,必须采取瓦斯抽放措施,实行先抽后掘的规定;穿越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带和石门揭煤时,应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的首都矿井在建设和运营中,必须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四、加大煤矿建设项目监管力度。各地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基建矿井逐一进行检查和复查。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建设项目安全设计,未经竣工验收即投入生产的,责令停产整顿或者关闭。凡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责令整改。
贵州省盘县响水煤矿“12.24”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2005年2月24日23时,贵州省盘县响水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23时20分,突出瓦斯冲出井口并扩散。遇到地面火源,引起气体燃烧。事故井口火焰及救援现场见图1–5。事故造成1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4.6万元。突出煤2500吨,突出瓦斯约165438+万m3。
一、事故矿井和事故区域。
响水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654.38+00万吨,分两期建设:一期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吨;二期设计年产能600万吨。一期分为河西矿区和播种矿区,其中河西矿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654.38+0万吨,播种矿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00万吨。
事故发生在土播矿区19 #煤带。事故发生时,布置在矿区内的1381m和1208m、19 #煤轨道已挖通。如图6所示,响水煤矿播土采区开挖巷道。
19 #煤皮带上山工程于2004年3月开工,巷道净断面为18.3 m2,设计为锚网喷支护,其中u型钢拱棚与锚网喷联合支护和钢格栅与锚网喷联合支护位于事故工作面后方300m处。19 #煤皮带上山,距井口371m段倾角15度;371m至1199m段倾角9度;1199 m至1381m段倾角为12.6度(19 #煤带上山段见图7)。上山开挖采用梭式矿车运输和带式输送机接力运输。在1199m的外侧区段安装两台带式输送机,在1199m的内侧区段安装一台梭车。迎面高4.2m,宽5m;从顶板向下有一条厚度为0.72m的煤线,地质资料中称之为20 #底;底板以上有一条0.2m厚的煤线,两条煤线之间有泥质粉砂岩。掘进过程中发现地质构造由1199米发生变化,煤层倾角由9度变为12.6度。
19 #煤皮带上山通风采用2×45kW局部通风机和800mm风筒,井口回风量为500m3/min。迎头和回风风量有瓦斯传感器,风电、瓦斯电气闭锁装置正常使用。
第二,事故发生了
2005年2月24日,19 #煤皮带白班上山,到19时,已完成一个作业循环,迎头出渣、支护、锚杆支护工序结束。
19,夜班组长主持夜班班前会,安排1.8m正常掘进进尺值班。共有12人入井值班(其中抽水3人,打眼爆破5人,排渣4人)。23时许,爆破员致电井口值班室称要放炮,值班班长接电话后同意放炮,并安排体检人员在地面切断井下电源和照明电源。23时12分,井下开了一枪,井口传来射击声。几分钟后,从地下吹来一阵风,伴随着黑色的灰尘,风力越来越大。组长和体检工去井口观察。在离井口5米左右的时候,被吹来的大风吹倒了(没有受伤),他们立刻往回跑。跑了30m左右,回头一看,发现井口有明火,而且火势很猛,火焰高达40-50m。班长立即给值班组长打电话汇报事故情况。
三、事故救援流程
(1)井口关闭
事故发生后,响水煤矿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制定救援措施,立即开展各项抢险救灾工作。要求盘江救援大队、盘县消防大队提前参与应急救援。同时,按规定程序向上级报告了事故情况。
接报后,省保安厅将立即启动矿山事故应急预案,派员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同时,增派6个救护大队和省消防总队参与救援。
25日14,相关部门和单位陆续赶到现场,重新调整现场指挥部,同时召开指挥部会议,分析事故形势,研究事故处理方案。根据现场情况,井口火焰高达40-50m,火势太大,人无法靠近,只能在40m外观察。由于地下高浓度气体的供应,火势并没有减少。分析认为,可能是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瓦斯遇到地面火源燃烧。因为山上只有一个和地面一样的出口,而且已经被明火堵住,无法向井下供气稀释气体。井下巷道长期处于高浓度瓦斯控制下,被困人员缺乏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生还的可能。指挥部认为直接灭火不行,因为火势太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指挥部制定了抢险救灾方案:1。一是用泥浆封住井口,火区符合要求后可以解封处理;2.救援队在现场50m范围内设置警戒线,监控井口气体,指挥机械推土封锁井口进行灭火;3、调集自卸汽车、装载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从井口1000m处取土,运至井口附近堆积;4、逐渐将土推至井口,堆积并堵塞井口隔绝空气,同时采用高泡沫灭火技术灭火,最后封闭火区。
26日凌晨,用施工机械准备封闭井口所需的土;9点,封闭作业开始。10,15井口安全关闭,火势基本得到控制。
由于井筒内温度较高,封闭井筒内的气体压力增大,气体沿土壤的缝隙溢出,堵塞土壤表面仍有一些零星火焰。指挥部决定,矿山救护队佩戴呼吸气,采取从土堆周围倒水,自下而上夯土的方法,逐渐缩小范围,最终扑灭明火。
27日12: 05,堆土表面灭火工作完成,火势得到完全控制。指挥部决定,由矿山救护队负责监测,对土体出现裂缝和瓦斯增加的情况,要立即报告和处理。
(2)启封井口
2月16日,经分析封井以来气体、温度观测数据,井内火情已被扑灭,符合火区解封条件和规定。指挥部决定解封灾区。启封工作由矿山救护员根据《煤矿救护规程》的规定进行,并制定和实施侦察方案和措施,施工机械予以配合。
16,10: 50解封,16: 30,先在井口挖一个0.5 m2的入口,设置风幕,用风障挡风,防止地面空气进入灾区。
(3)灾区侦察
侦察人员于16: 30入井,侦察于18: 26结束,并向救援指挥部报告侦察情况;
1,CH4浓度50%,O2浓度2.4%,无CO,T为29.7℃,未发现遇难者,风筒、皮带、电缆被烧,巷道下部有0.5m厚水泥灰粉(该段碹体燃烧的灰粉)。
2、井口向下50~900m巷道无爆炸。风管、电缆等。状况良好,皮带在250米处堆在一起(供皮带烧坏滑下)。900米处发现两名遇难者,遇难者倾倒方向为向下。CH4的浓度是90%,O2的浓度是0.7%,没有CO,t是170C。
3.在距离井口约1030m处的逃生隧道中发现3名遇难者,其中2名遇难者下落,1名遇难者下落。风道和电缆状况良好,没有爆炸痕迹。此处有0.5m左右厚的突出煤粉,有20段夯管堆在一起(突出打孔所致),无焚烧痕迹;CH4浓度为90%,O2浓度为0.7%,没有CO,T为170C。
4.在距离井口1120m的避难坑道内发现1名遇难者,无爆炸、燃烧痕迹。此处有0.7m厚的突出煤粉,CH4浓度为90%,O2浓度为0.7%,没有CO,T为170C。
5.从井口向下1200m处已被水淹(向下距离水淹约181m),向上距离水淹约100m,有0.5~1.5m厚的煤粉。
6.上面发现的六名受害者没有烧伤的迹象,被判定为窒息死亡。
(四)恢复通风,搬运和寻找遇难者。
指挥部决定,先排放瓦斯,恢复通风,再搬运找到的遇难者,最后清理巷道,寻找剩下的遇难者。为防止清理巷道突出物时煤尘爆炸,救援队在清理巷道时应采取洒水防尘措施。
1和2月16日21: 40,救援队按照瓦斯排放措施逐一排放瓦斯。6月17日6时,瓦斯从井口排至1200m,恢复通风。
2.17,16: 25,救援队将6名遇难者抬出地面。
3.6月5438+08日9时,恢复井下供电,恢复皮带运转和水泵排水,继续清理突出物,找到剩余6名遇难者。
4.4月22日3时50分,最后一名1遇难者在1280m处被找到,运出地面。(响水煤矿掘进巷道示意图见图6。)救援工作结束。
6月10,巷道清理工作全部结束。
四、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根据现场调查,电缆、风管、皮带、水泵等的完整性。天然气参数在井口以下50~1200米范围内。根据预热-燃烧-结焦过程分析,在此范围内没有发现碳化物和燃烧爆炸的痕迹。可以确认该区域没有发生燃烧和爆炸。
2.根据1090~1200m范围,有0.5~1.5m厚的煤粉,1200m煤粉堆填巷道。清理巷道后,发现巷道为1201~1280m。掘进工作面在1381米前被大块矸石和碎煤堵塞。巷道顶部是2米多的矸石,2米多的碎煤。与后方矸石相比,前方矸石较软,突出点密集。根据分析,认为煤与瓦斯为突出。突出矸石分布见下表。
井口距离为920–1090m 1090–1204m 1204–1257m 1257–1302m 1302–65438。
堆积厚度为0–0.5m 0.5–1.5m 1.5–4.2m,全巷道封堵严密。
分选情况:粉状、粉状、细颗粒、细颗粒、块状煤矸石
3.事故发生时,距离井口侧约30m的临时工棚内有一个炉子。煤与瓦斯突出后,高浓度瓦斯从井口涌出,随地面风向扩散,穿过炉灶(当时的风向流向火源方向),遇明火燃烧。
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施工单位在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后未引起重视,未采取任何措施,在施工中误穿19 #煤层,掘进爆破诱发19 #煤层煤与瓦斯突出,高浓度瓦斯涌出井口,遇地面明火引起燃烧。
(2)间接原因
1,施工单位未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和现场管理混乱;施工中未编制制定防止煤层错穿的安全技术措施,未实施钻孔控制煤层标高防止煤层错穿;特种作战人员严重不足。没有瓦检员检查瓦斯,他们违章指挥掘进和组织爆破作业。
2.响水煤矿外包工程监管不到位。未严格落实施工单位的安全监管责任。
3.设计单位在19 #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底板掘进时,未设计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和防止煤错穿煤层的探煤措施。
动词 (verb的缩写)经验教训
(一)事故的处理,按程序及时进行,各级及时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制定正确的预案,措施到位。请了矿山救护队和公安消防部门一起救援,一起战斗。首先,关闭井口。密闭4天后,灾区气体降至火区灭火参数,34天后达到灭火条件。45天后火区解封,灾区通风恢复。
(二)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外包工程的监管,建立健全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按规定配备特种作业人员。
(三)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煤矿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特别是在煤系地层中做好瓦斯治理工作,落实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措施。全面提高施工人员对煤系地层瓦斯灾害的认识,认真落实责任制,确保施工不安全。
(四)按照防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所有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核实和鉴定,修改设计,制定措施,加强培训。
水声亮江南
秋天,天气晴朗,秋高气爽。2009年6月29日上午10,我们来到响水煤矿储煤场看到,虽然山顶的风中没有灰尘,但草坪上绿树成荫,有些花朵还在盛开。从这良好的环境来看,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矿区,感觉更像是在一个绿化率很高,环境优雅的花园里。
“我们响水煤矿创造了江南‘五个最好’。”盘江煤电集团纪伟姬叔和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宗喜在谈到公司的发展时满脸笑容。
江南最高效的原煤生产企业李宗喜告诉我们,从2003年6月15响水煤矿破土动工,到当年2月28日,设计年生产能力1万吨的河西矿区井巷工程开始破土动工,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3年开工”的目标。从2004年初开始,响水煤矿地面和井下工程建设全面铺开。2007年3月25日,贵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和贵州煤炭局分别组织专家组对响水煤矿河西矿区和选煤厂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响水煤矿是近年来验收的矿井中最好的一个。
李宗喜说,河西矿区2007年试生产期间共生产原煤77.6万吨,投产当年实现盈利;2008年10-9月产量达到年设计能力1万吨。矿井原煤生产效率2007年达到866.4吨/人,2008年达到1108吨/人,原煤生产效率居江南地区煤矿之首。
贵州第一个环保煤矿提到采煤、洗选企业,都与飞灰、脏水有关。如今,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改写历史,已初步建成我省第一座环保型超大型骨干煤矿响水矿。
65438年10月29日上午,在响水矿河西矿区,记者看到宽阔的传送带不停地从斜井深处输送原煤。旁边的污水处理厂会把地下喷了煤的污水抽出来,净化后循环使用。近在咫尺的响水河,没有被翡翠色的河水污染,在阳光下泛着清波。记者问:“为什么在你的矿区看不到一块煤,甚至煤渣?”李宗喜笑着告诉我们:“响水煤矿地面储煤场已全部封闭,矿井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处理后回用,工业场地绿化率高。被誉为‘无煤煤矿’、‘贵州第一环保煤矿’”。
贵州第一个使用长距离管带运输的记者也在矿区采访时看到,2、3公里的上仓运输线采用了先进的管带技术,宛如一条巨龙,跨过响水河,穿过东岸的农贸市场,斜飞向远处的煤仓,气势磅礴。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楚钱进说,为了减少煤矿对环境的污染,该矿在储煤罐和河西矿区建设了近3公里的新型设备——管状皮带,改变了传统的煤炭运输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晋楚和记者沿着这条不漏颗粒的封闭运输线来到煤仓,登上数十米高的转运楼,查看煤炭进入煤仓的情况。我们指着两个巨大的“蒙古包”问它们在晋楚之前是做什么用的。晋楚说,“这是我们的煤仓。两个煤仓,分别可装25000吨煤,既保护煤免受风雨,又避免煤因露天堆放而污染周围环境。煤炭入库后,由另一条皮带运输到附近的洗煤厂进行洗选。”记者在厂房周围仔细观察,没有看到任何废水泄漏的痕迹。
贵州第一个模块化选煤厂在一个蓝色铁皮包裹的巨大箱子前。记者停下脚步,笑着说:“这是我们的选煤厂,和传统的选煤厂很不一样。”记者进入“巨盒”后,发现里面暗藏玄机。里面藏着几层楼高的大型洗煤设备。煤从矿井出来,通过皮带从“巨箱”的上部输送到洗煤设备。洗选后,干净的煤炭通过皮带从“巨箱”下部运出,装上车。完全没有煤堆,厂里的洗水实现了闭路循环,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
据了解,全国新建高效环保选煤厂不超过50家。
李宗羲还告诉我们,在中国南方复杂的地质条件下,建造一座大型现代化矿山,技术是关键。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的决策者和工程师本着“投资省、效率高、工期短、见效快、质量好、环境美”的建设目标,敢想敢干,不怕失败,注重自主创新,大胆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为防止出现“投资无底洞,工期马拉松”的现象,响水煤矿开工前,要求相关技术人员严格审查所有设计方案,绝不盲目施工。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矿井建设共节约井巷工程6667米,节约投资2980万元。其中,主平硐工程原设计中间有一口措施井,经反复论证后取消,节省巷道施工934米,节省投资611万元。此外,主平硐施工还实现了井巷贯通测量,8915米无偏相对贯通测量。
经过六年的努力和不平凡的历程,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队伍不断壮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了适应股份制企业特点的管理体制;探索一套符合股份制企业运行规律的管理机制;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应股份制企业运行规律的工作模式;一座年设计能力400万吨的现代化矿山成功建成,成为盘江矿区乃至贵州矿山建设的一大特色。
(2012.1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今日发布关于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响水煤矿的通报《11?24《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报告》指出响水煤矿“11?“24”重大事故暴露出五大问题。两部委要求,各地煤矿出现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断电断人,并查明原因;一旦发现险情和事故,应迅速、科学、安全、有效地组织救援。
165438+10月24日,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响水煤矿河西矿区发生一起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5人受伤。盘南煤炭开发有限公司为股份制企业,其中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36%,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出资27%,贵州钱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出资27%,贵州煤田地质局出资65,438+00%。响水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其中河西矿区654.38+0万吨/年,播区300万吨/年。
据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该矿河西矿区1135工作面运输巷道掘进时未按设计采取区域防突措施,掘进作业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该矿未按防突设计施工,停止实施底板抽放岩巷超前掘进预抽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效果不达标;二是遇到地质构造时,没有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三是事故发生后,1135掘进工作面瓦斯传感器和回风巷瓦斯传感器监测峰值相继达到4%时,调度员和通风管理员错误判断为监测系统故障,没有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切断电源和疏散人员,延误了宝贵的救援时机;四是该矿培训工作不到位,应急能力差,员工缺乏自救意识;五是该矿投资主体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根据有关规定,国务院安委会已对事故调查进行挂牌督办,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通知要求,对于区域防突措施不到位、突出风险未消除的煤层,要立即停产整顿,禁止采掘作业;不落实区域防突措施、不具备防突能力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报请当地政府依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