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行债券意味着什么?

公司发行债券是指股份公司在一定时期内(如10或20年)为追加资本而发行的借款凭证。对于持有人来说,只是向公司提供贷款的凭证,反映的只是一种普通的债权债务关系。持有人虽然无权参与股份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但可以每年按票面金额向公司收取固定利息,且收取利息的顺序应优先于股东分红,股份公司破产时也可以先拿回本金。企业债券期限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一旦债券到期,股份公司必须偿还本金并赎回债券。

教科书上对公司债券的概念基本是这样定义的:“公司债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同时进一步说明,它表明了发行债券的公司与债券投资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的债券持有人是公司的债权人,而不是公司的所有者,这是与股票持有人最大的区别。债券持有人有权按照约定的条件从公司获得利息,并在到期时收回本金。获得利息优先于股东分红,在公司破产清算时,也优先于股东收回本金。但是,债券持有人不能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其他活动。

债券的发行人和债务人是“公司”,而不是其他组织形式的企业。这里的公司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公司化”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的企业必须是法人企业,即“公司”。一般情况下,其他类型的企业,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不具备发行公司债券的产权基础,不能发行公司债券。国企是独资企业,理论上不能发行公司债。但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国有企业有其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产权特征,也可以发行债券——公司债券(非法定公司债券)。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发行公司债。理论上讲,发行公司债券的公司必须承担有限责任,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类型的公司,如无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不能发行公司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