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倒下:被申请破产重组
汇源果汁倒下了:申请破产重组。7月19日,天眼查App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新增破产重整信息。此前,据天眼查App报道,7月2日,汇源集团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超过1.59亿元。
汇源果汁跌:7月1申请破产重整。据天眼查App消息,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追加破产重整信息,案号为(2021)京01 Po 129,申请人为山东安德宇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经办法院为北京一中院。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12,法定代表人朱,注册资本约3.2亿元。经营范围包括果蔬汁、饮料系列食品的生产;销售自产产品等。股东资料显示,该公司由河北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全资拥有,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有数十起终裁案件和消费限制令。
事实上,曾经创下行业销量第二、占据国内果汁市场45%份额的果汁大王的末日早有预言。当时,汇源2007年赴港上市时,创下港交所当年最大IPO金额。然而,2009年被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汇源股价腰斩,营业额持续下滑,其创始人甚至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此前,据天眼查App显示,7月2日,汇源集团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案号为(2021)京04执314,执行标的超过654.38+0.59亿元。执行法院是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12年来,我们开发、生产、销售了果泥、浓缩果汁、果汁、婴儿食品等十几大类400多个品种的产品。河北凌薇集团有限公司持有51%的股权,汇源集团公司持有49%的股权。
汇源果汁倒下了:申请破产重组。2作为“国民果汁”,汇源果汁承载了一代人的回忆。
然而,除了公司退市,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也从2018胡润百富榜跌到了现在的“老赖”,让人痛心。
知名果汁大王“民族品牌”为何沦落至此?
时代的转折点:可口可乐收购失败。
汇源果汁由盛转衰,始于12年前对可口可乐的收购,准确的说是一次流产的收购。
上世纪90年代,他像中国众多商业传奇故事中的主角一样,毅然辞职下海,竭尽全力在县城重振一家濒临倒闭的罐头厂,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
2008年,收购可口可乐被汇源果汁创始人朱新礼视为解决汇源产品单一问题的绝佳机会,可以一举两得,帮助汇源果汁走上国际舞台。可口可乐也是志在必得,提出了6543.8+079.2亿港元的高溢价。
16年的汇源果汁,和百年企业可口可乐似乎是绝配。可惜事与愿违。汇源“卖身”引起舆论哗然,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场跨国联姻最终因为涉嫌垄断而夭折,也成为汇源果汁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收购谈判过程中,可口可乐认为双方销售渠道存在严重重叠。为了配合可口可乐的收购,汇源果汁砍掉了16建立的销售体系,裁撤了超市渠道、省级经理和大量基层销售。
收购流产后,汇源果汁不得不急着招人,但从头再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汇源果汁的销售体系在收购中遭到重创,多年未能恢复。
除了销售渠道上的“自断臂膀”,随着时间的推移,汇源果汁产品的单一问题也日益突出。朱新礼开始融资贷款来扩大工厂的生产能力。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产品升级的问题,还让汇源果汁承担了盲目扩张的财务负担。
接下来,汇源果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电视广告营销,不仅没有提升业绩,反而增加了经济负担。
到2017年,汇源果汁的债务已经达到114亿元。
“如果2008年交易成功,我们已经是十亿美元的公司了。当然,这些东西叫缘分,我一点也不抱怨。”即使谈论了多年,朱新礼仍然不愿意。这个67岁,两鬓斑白的老人,还在为汇源的生存和发展奔波。
债务疯狂投资,汇源果汁陷入深渊。
众所周知,汇源果汁热衷于电视广告的狂轰滥炸。正因为如此,汇源果汁的营销费用一直居高不下。
以2008年和2009年为例。汇源果汁近两年净利润分别为8900万元和2.33亿元,但营销费用却分别高达6.04亿元和8.46亿元。
随着公司业绩的恶化,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变得越来越紧张。不得已,汇源果汁走上了债务融资的道路。2013年,汇源果汁发行新股4.47亿股,可转换优先股6.55亿股;2014年,汇源果汁再次发行可转债1.5亿美元。此外,汇源果汁继续通过质押和出售资产来维持现金流。
但与此同时,汇源果汁却频频投资失误!比如,它突袭了深陷亏损的三得利,收购了它在中国的饮料业务;比如投资5亿元的葡萄深加工项目,先后收购了十几家欧洲酒庄;再比如,其出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改革,但后者未能如期登陆资本市场。
再加上前述42.75亿元未经审批同意的短期关联贷款,汇源果汁的资金链进一步恶化。
还不得不提的是,汇源果汁在公司主营业务严重困难的背景下,仍然在营销费用上花费大量资金。
试想,这样的操作怎么可能不榨干汇源果汁?
公司治理危机:谁也救不了汇源
汇源果汁是好公司吗?至少在2010年之后,这个问题需要被质疑。
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度政府补助金额为108万元,占当年净利润的54%;2011年度政府补助201亿元,占净利润的64%。换句话说,汇源果汁严重依赖当地政府的输血。
换句话说,如果政府补贴和出售资产的收益被排除在外,汇源果汁将深陷亏损!
另外,在公司治理上,汇源果汁也是一塌糊涂。
除了上面提到的42.75亿元违规关联贷款,朱新礼的家长式作风暴露无遗,还爆出了朱新礼儿子不愿接班、女婿丑闻、职业经理人换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据相关报道,2013至今,汇源果汁光CEO就换了5个人。今年6月5438+10月,更尴尬的是1名执行董事和2名非执行董事集体辞职。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汇源果汁因收购案陷入困境后,公司创始人朱新礼的债务投资策略进一步加剧了公司危机。后来由于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频繁的人事变动使得汇源果汁复出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毕竟都是自己做的。
时至今日,汇源果汁的发展值得很多中国企业家思考——如何让公司走向现代治理,基业常青,同时在达到一定高度时有良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