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五大电视品牌长虹,1四年多总利润亏损,沦为小米空调代工厂。

曾经,国内家庭对“四大件”非常重视,其中电视,尤其是一些家庭结婚的必备之物之一,而长虹这个曾经的国产电视知名品牌,似乎也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长虹怎么了?

作为过去国产电视五大品牌,长虹曾经和创维、TCL、康佳、海信一起控制了国内大部分电视市场。但随着国内生活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对电视的需求逐渐减少。

现在很多家庭为了节省家里的空间,一般都会购买投影仪,只要联网,就可以在一面白墙上投影观看节目。

这种投影仪体积小,几乎不占空间。与占地面积大的液晶电视相比,投影仪更受大多数家庭的青睐。

当然,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购买选择。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长虹自身发展存在问题。

从2016开始,长虹的净利润就一直在下滑,甚至一直到2020年,利润总额只有1536万,而2015年的亏损总额达到了1974万,也就是说长虹在10年的亏损已经超过了4。

2021第三季度,长虹的产品销售增速变成了-40.47%。同年,长虹的电视业务也失去了主业产品的地位,营收甚至没有空调和冰箱高。

到2021年底,长虹电视产品销量占比不到20%,空调和冰箱均超过30%,可见长虹自身电视业务下滑严重。

长虹,曾经在1995年国内消费水平还很低的时候,实现了10万台的年销量。两年后上市,短短1年发展成为市值650亿的巨型企业。

当时长虹年营收达到6543.8+056亿,净利润高达26亿。但现在20多年过去了,长虹4年的净利润甚至还没有20年前高。长虹到底走错了哪一步?

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长虹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出现了严重失误。2000年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电视机等产品进入千家万户,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消费体验。

但是,长虹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反,它继续在现有产品的规模上扩大原材料的采购。当时长虹的业务负责人曾经说过,“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购买零部件来生产电视,一方面防止其他厂商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长虹掌握更多的市场。”

但这样的决定导致长虹资金短缺,大量库存积压难以清理,导致长虹常年销售略显过时的电视产品。

而且,液晶电视也开始崭露头角。当时,长虹误投了等离子电视项目,耗资40亿却一无所获,迫使长虹以6420万元的低价出售了该项目。

就在长虹商业创新止步不前的时候,海信等品牌迅速崛起。2018年,海信甚至把自己包装成了世界足球联赛的“中国电视冠军”。

从此,长虹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甚至不得不选择充当小米空调的代工厂,以换取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21的6月份统计了空调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发现长虹自己的空调产品价格约为1600元,而长虹帮小米代工的空调产品价格竟然达到1900元,比长虹空调高出300元。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长虹不仅电视产品经营困局,就连空调业务也逐渐被小米赶超。

在这样的经营困境下,长虹早就开始了出售资产和生产线的工作。

2021年6月中旬,长虹出售了其在四川绵阳房地产公司的全部股份,而早在2010年,长虹就一直在出售其在四川当地的资产。

到今年年底,长虹总市值只有6543.8+054亿元。相比巅峰时的580亿元,长虹发展的颓势一目了然。

尽管如此,长虹并没有放弃各大业务,在电商平台依然可以看到。长虹未来能否实现转型,继续保持市场稳固地位?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