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市公司的财报有没有参考意义?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包括年报、半年报、季报三大类,其中年报信息量最大,经过严格审计。全球不同市场的年报内容结构差异不大,主要包括公司信息、业务信息、股权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治理、财务信息六大板块。
在这六种信息中,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最为重要,也是财务分析和估值建模的主要参考部分。其他部分(如公司治理等。)主要是上市公司履行披露义务,属于“一般没问题,但是有大问题”的部分。简单来说,投资者为了节省时间,在确认公司管理层不会欺骗(中小)股东的前提下,可以直接看营业信息和财务信息。
经营信息侧重于管理层对行业和公司业务的解读,一般在“管理层的讨论与分析”或“董事会报告”部分,包括行业形势、公司战略、核心竞争力分析、业务回顾、未来展望、风险分析等相关经营数据,年报中最丰富的非财务数据信息一般都在这里。
简单的换位思考一下就会明白这部分为什么重要:首先,我们对公司业务的熟悉程度普遍不如管理层,管理层往往会夸大公司的优势,所以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只会是废话,不会缺少干货;其次,虽然管理层一句话都不想提风险,但在监管要求下不得不说,所以风险分析部分会有一些内容。我们投资的目的无非是发现公司的优势,识别隐藏的风险。结合以上逻辑,从核心竞争力分析中提取公司优势,从风险分析中识别隐藏的风险。
对于股票投资者来说,从经营信息中得出的结论大多是定性的,而定量分析和价值评估要结合财务信息。
三张财务报表自然少不了,但更重要的信息在附注里。
在附注部分,对令人头疼的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的各种“变更”加以关注就好了:异常变更估计的依据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干货主要藏在后面的分项目笔记里。一方面,项目注释可能会解释数字的计算过程,有利于投资者更深入地追根溯源;另一方面,对于较大或重要的科目,项目注释往往包含详细的数据,这对财务分析、预测和估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