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私募?

与公开发行相比,私募是指少数合格投资者(通常少于35人)出售股票,可以免除注册手续(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投资者要签署投资声明,购买的目的是投资,不是再卖。

相关规定

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发行证券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者作为发行对象,因此证券发行可以分为公开发行和私募发行两种形式。

主要从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等三种设立形式来分析。包括设立条件、设立主体、出资制度和设立流程。

公司法对企业私募基金的设立条件没有太多限制,主要针对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比如《公司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

(二)有全体股东按照公司章程所认缴的出资额;

(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有三条路径。

在设立主体上,公司制私募基金需要注意投资人不超过200人的法定限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不超过50人,单个投资人不低于654.38+0万元。出资人数与《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人数一致。《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股东人数最多为50人,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最多为200人。

关于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根据上述《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备案条件,公司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按照这个规定,创业投资企业的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但注册资本却含糊其辞。

在设立流程方面,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设立法人PE需要按照《公司法》的登记程序办理相关工商登记手续,再到各地发改委办理相关备案手续。涉及外资的,需先办理相关外资商务局或商务部的审批手续,再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历史渊源

私募基金起源于美国。65438-0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行贝尔斯登的三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投资公司KKR,专做M&A,是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继银行贷款和IPO之后的重要融资手段。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泛,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元化。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到5%。迄今为止,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数以千计,其中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克萨斯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佼佼者。

2006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从资本市场融资215亿美元,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投资额达到7380亿美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其中,单笔金额超过6543.8+00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有9笔。

私募股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1984-1990:混沌时代

每一个资本大幕拉开的时候,都是少数精英和投机者的保险箱。这个大多数人都不熟悉或者不喜欢的领域,注定要迎来史上最原始最暴力的投机...

1990-1995:疯狂时代

各路资本力量都在悄悄酝酿,很多人都在等着。这部万众期待的大戏的主角会是谁?

1995-1999:鳄鱼时代

“327”国债风暴成为券商整合大幕拉开前的序幕。以君安为主的券商纷纷崛起,金庸、德龙等资本大鳄相继诞生。各种江湖人士在这个时代格外引人注目。

1999-2001年:黑金时代

所有的故事都是从1999的“5月19”行情开始的。“无村不欢,无股不村”是这个时代最现实的写照。

+0-2005:价值时代

漫长的熊市让人冷静,价值投资浪潮应运而生,默默成为这个时代的新主角。

2006-2008年:理性时代

公募基金经理形成异军突起。这些“公募叛逃者”以理性的力量搅动江湖。

2009:非语言时代

市场的正常化使得私募悄然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在这个舞台上,每个家庭都可能跳起来表演。此时,私人投资者为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似乎也决定了他们未来能走多远。

2010:行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

目前市场上运行的阳光私募已经超过500家。各方投资明星纷纷加入,私募界明星璀璨,逐渐开始拥有自己的品牌。国内私募基金规模一般在3000万到20多亿,估计私募总规模已经超过500亿。虽然总规模仍然有限,但增速惊人。此外,私募早些年在投研团队、绝对收益理念、营销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策的扶持也在逐步提升阳光私募的社会地位。

截至2010,65438号+2月31,国内从事私募基金的管理公司有377家,管理的证券类信托产品数量为1234只,其中开放式产品810,结构性产品424只,总规模超过1200。

从私募基金的地域分布来看,大部分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其中深圳、广州、上海均以32.02%占据第一。从2008年至2010年的投资收益来看,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优于同期公募基金。具体来看,2008年沪深300指数下跌了60%。2009年沪深300指数全年上涨96.71%。同期,公募基金全年收益50.41%,私募基金达到54.92%,再次略胜公募基金。

发展道路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三条路径

股权分置改革为私募股权基金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股权分置改革是政府的既定目标。改革后,中国股市的流通股数量将是改革前的3~4倍。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也会比全流通之前简单很多。

敌意收购的压力也会迫使现有上市公司管理层与股东更紧密合作,避免被收购的被动局面。此外,全流通后,为了达到产业扩张的目的,上市公司之间的相互收购也将变得更加容易,对提高经济效率更有意义。

通常情况下,无论何种形式的收购,上市公司都会对其财务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并导致股价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给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带来变化。这些私募股权基金中有一部分并购专注于这项业务,从一般的投机性私募股权基金到专门从事上市公司并购甚至产业并购的合伙制基金(M & amp一个基金).

这种收购基金是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庞大的私募股权基金之一。以在中国收获颇丰的美国凯雷集团为例。公司自有资金约80亿美元,投资驱动资金可达800亿美元,比中国a股市场所有私募基金的总数还多。

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政治优势和在全球资本中的知名人脉,一些M&A项目基本上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操作,即整体收购,不需要花大力气就能获得30%以上的年回报率,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此外,在内地非常活跃的房地产投资者凯德置地的母公司,是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大型房地产商嘉德置地集团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这些国际投资机构从全球金融角度看待机会,在跨国金融市场上巧妙地组合资产和套利。

随着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的快速发展,中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政策限制将逐步放松。以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拥有3亿元左右自有资产的私募基金可以向这个方向探索,通过3倍的杠杆率带动投资约6543.8+0亿元。此外,应进一步研究国际M&A基金的业务模式,努力在跨国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

纯投机的私募基金会向对冲基金转变。

随着上市公司股份全流通的实现,上市公司股份数量将增加数倍,大大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再加上证券监管严格程度的提高,单一机构投资者很难像以前那样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此外,由于价值投资理念逐渐被人们认可,通过合谋锁定股数从而推高股价的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单个机构持股导致的股份数量增加和要约收购的披露义务,单只股票的投资者呈现出类似垄断竞争或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单个机构很难占据绝对优势。

最后,未来股市有做空机制后,股价波动更大,方向更难确定。因此,单纯锁定价格、推高价格的盈利模式需要改写。

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只从事股票交易的投资机构只能遵循有效市场理论的指导,对价格的瞬时偏离进行适当的投机。但在成熟的二级市场,非理性价格波动导致的套利机会时间很短,随着股票数量和持仓品种的增加,私募基金管理人以个人为单位做市将变得不适用。

由于基金经理受到个人体能和智力的影响,很难在瞬间的价格波动中快速判断投资机会。因此,通过编制计算机模型和程序,并将交易指令嵌入这类程序,是私募基金管理资产的最佳方式。

不同的是,当交易指令嵌入程序时,基金经理必须清楚地知道他的预期收益率和他的风险承担系数。基金管理人只有对所管理基金的风险偏好有完整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投资策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得到体现。

这种方法是西方大型金融市场最常见的投资手段之一,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其运用也逐渐成熟。比如上市公司宝钢股份的权证,可以用电脑设定的模型进行交易,对交易风险的控制能力远高于交易者(操盘手)的瞬间决策。

事实上,这种私募基金最终会演变成典型的对冲基金。目前,中国有一些名为对冲基金的投资机构,但他们的网站显示,他们设计的产品仍然过于狭窄,与当前的市场形势不符。从事对冲投资的机构不限于资产规模,最重要的是开发有效的风险控制和转移技术。

有创投背景的私募基金可以转型为创投基金。

上世纪末,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因为当时的纯创投环境还不是很成熟,加上股市火爆,很多创投公司把一部分投资转向了二级市场的股票,有的后来变成了主要投资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但随着我国证券主板市场的逐步完善,以及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成功示范效应,这些机构可能会被再次唤起参与风险投资。同时,由于其参与二级市场的经验,二级市场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很可能是其风险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但是,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求的提高,上市公司必须真正考虑其M&A项目能够为其经营业绩加分,这与过去市场上以制造为目的的收购不同。

在这种条件下,上市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被投资项目的企业家以及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者可能会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虽然这种模式对于创投公司来说涉嫌内幕交易,但以目前国内的法律体系和执法空间来看是可操作的。以上投资模式可以作为一些有创投经验和背景的私募基金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中国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的领域。根据安永的统计,2004年,中国完成的风险投资金额已经达到6543.8美元+0.27亿,而在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4654.38美元+0.8亿。其中,外资已经成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比较而言,外资在项目选择和退出机制上更有优势。比如高盛投资蒙牛,凯雷集团投资携程。这种盈利模式是国内有创投经验和背景的私募基金必须重视的。一般从事这类业务的投资者应拥有5000万元以上的资产。通过制定合理的资产组合进行跨市场套利。

组织形式

公司风格

公司型私募基金具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更加正规规范。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如“某某投资公司”)在中国很容易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可以通过灵活的方式方便地运作,其投资策略可以更加灵活,不需要严格的审批和监管。例如:

(1)设立“投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证券投资;

(2)“投资公司”的股东人数要少,投资金额要比较大,既保证私募性质,又有较大的资金规模;

(3)“投资公司”的资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按照国际惯例,管理人收取基金管理费和利益激励费,进入“投资公司”的运营成本;

(4)“投资公司”注册资本每年在特定时点重新登记一次,进行名义增资扩股或减资减股。如有必要,投资者可以在每年的特定时间点赎回其出资,在其他时间,投资者可以协议转让其股份或在场外市场交易。“投资公司”本质上是企业私募基金,可以随时募集,但一年只赎回一次。

但企业私募基金有一个劣势,就是存在重复征税。克服缺点的方法有:

(1)在开曼、百慕大等避税天堂注册私募基金;

(2)将企业私募基金注册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在税收相对优惠的地方注册;

(3)借壳,即在基金的设立和运作中,联合或收购一家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最好是非上市公司),并以此为载体。

合同类型

契约型基金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具体做法可以是:

(1)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选择一家银行作为托管人;

(2)募集到一定金额开始运作,每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

(3)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尽可能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它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是在设立和经营过程中很难避免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

虚拟形式

虚拟私募基金表面上看起来是委托理财,实际上是以基金的方式运作。比如虚拟私募基金设立募集时,表面上是与每个客户签订信托理财协议,但这些信托理财账户组合起来作为一个基金运作,在购买和赎回基金份额时,按照基金净值结算。具体做法可以是:

(1)每个基金持有人以个人名义单独开立子账户;

(2)基金持有人共同出资形成主账户;

(3)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统一管理所有账户,所有账户统一计算基金份额净值;

(4)证券公司尽量使每个账户的实际市值等于按基金份额净值计算的市值。如果两者不相等,则赎回时由主账户与子账户的资金差额划转余额。

虚拟模式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证券管理部门对基金设立和运作的审批和监管,设立灵活,避免重复征税。缺点是仍未摆脱委托理财的束缚,基金募集有待进一步规范,基金运作上仍受证券管理部门监管,在基金规模扩张上缺乏基金的发展优势。

组合式

为了充分发挥上述三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可以设立一个基金组合,将几种组织形式组合起来。组合基金有四种类型:

(1)公司与虚拟的结合;

(2)公司与合同的结合;

(3)契约与虚拟相结合;

(4)法人化、契约化和虚拟化相结合。

有限合伙制

有限合伙制是美国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国《合伙企业法》正式实施,一批有限合伙企业相继成立。这些有限合伙企业主要集中在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领域。

信任系统

通过信托计划进行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也是阳光私募的典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