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商业帝国是如何炼成的?
在创办阿里巴巴之前,马云曾在杭州电子科技学院1988-1995做英语老师,期间创办了海博翻译社(1994)。从65438到0995,马云从杭州电子科技学院辞职,与合伙人集资2万元成立海博网络公司,运营“中国黄页”,被认为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商务网站,主要定位于网页设计。那个时候,互联网热潮刚刚开始在中国出现。“中国黄页”随后被当地电信局收购。马云和创业团队因与新东家经营理念不合而离职,第一次创业告一段落。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受邀协助外经贸部建立了一系列网站,包括网上的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网站。网站的主要模式是将企业的信息和商品搬到网上展示,利用互联网上的新工具提供宣传推广服务。这些网站已经初具B2B模式的雏形。
马云团队创建的网站受到了很多企业的追捧,实现了“当年创建,当年盈利”。这段经历让整个团队意识到了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隐藏的巨大商机。1999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成立。成立时,18员工被称为阿里的“十八罗汉”。
?
?
2.阿里创业初期,B2B模式逐渐成型。
在阿里巴巴创立之前,中国中小企业做外贸的唯一途径就是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沿袭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的经验,阿里巴巴成立后将自己定位为“中国中小企业贸易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推广”服务,即打造“网络义乌”模式。“互联网义乌”的商业模式要求有足够多的供应商,再由供应商吸引买家,所以交易信息逐渐丰富。65438+1999年2月,阿里巴巴网站上线,7月会员38000人。9月会员增至8万人,每天新增库存交易信息20万条,新增信息800条。截止1999年底,阿里巴巴会员数量突破65438+万。
成立后经过两轮融资,资金雄厚的阿里巴巴从2000年开始疯狂向海外扩张。在香港设立了企业总部,在英国设立了办事处,在美国硅谷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韩国、日本、台湾省等地建立了合资企业,高薪引进人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当时阿里巴巴在硅谷20多人的团队,比杭州200多人的团队高出好几倍。2000年9月,阿里巴巴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史上著名的“西湖论剑”。马云、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等网络领军人物齐聚杭,阿里巴巴的知名度迅速提升至与三大门户同等的高度。
高速扩张直接给阿里巴巴带来了高成本,公司运营成本骤然上升。到2000年底,阿里账户里剩余的资金只够整个公司维持半年的运营。此时,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网络经济的冬天瞬间来临。5438年6月+2000年10月,为了纠正初期高速海外扩张带来的问题,阿里巴巴内部召开的“西湖会议”提出了三次B2C战略转移——回中国(back to China)、回海岸(Back To Coast)(回中心)。简单来说,回国就是全面收缩战线,撤站裁员;Back To Coast将其业务集中在六个沿海省份;回中心是指回到杭州总部。
除了降低成本,西湖会议后,中国供应商和程心通启动,为供应商提供额外的线上线下服务,收取会员费,并探索盈利模式。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关键词”服务,同年首次盈利。从此,阿里巴巴“会员费+增值服务”模式的B2B之路清晰起来。
3.从B2B到C2C:布局淘宝和支付宝
2003年初,阿里巴巴B2B核心业务盈利稳定后,马云开始了寻找新增长点的日本之旅。根据《马云的十年》,孙正义向前来“取经”的马云团队讲述了雅虎日本的商业模式,以及雅虎日本为什么会打败易贝日本。孙正义表示,既然雅虎日本能以本地化战略赢得日本C2C市场,阿里巴巴在中国也能成功。日本之行坚定了马云推出C2C业务的决心,而在他看来,C2C的推出也是“以攻为守”的需要。
2003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7月,阿里巴巴宣布向淘宝投资1亿元人民币。65,438+065,438+0,在线实时沟通软件贸易通(现阿里旺旺)上线。当时,淘宝在C2C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易贝易贝。2003年,易贝在C2C市场的份额高达90%,并与中国主流门户网站签署了独家广告协议。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淘宝的发展。随着“免费模式”的推出以及用户体验的重视和提升,淘宝迅速聚拢人气。2005年6月5438+10月,阿里巴巴宣布再向淘宝投资65438+亿人民币,淘宝继续免费三年。从市场份额来看(根据易观国际),2005年底,淘宝C2C的市场份额为57.74%,易贝易贝31.46%,Paipai.com为3.76%。截至2008年底,淘宝C2C的市场份额为86%,Paipai.com为7.2%,易贝为6.6%。
随着淘宝的快速发展,网购支付中的信用和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阿里巴巴开始寻求构建自己的支付模式。2003年6月,支付宝上线。支付宝采用担保交易的模式,买家先把钱支付给支付宝,收到购物用品并核对无误后,通知支付宝付款给卖家。有保障的交易彻底打消了网购用户的顾虑,让购物变得简单高效。支付宝上线后大受欢迎。5438年6月+2004年2月,阿里巴巴成立支付宝公司,支付宝网站上线并独立运营。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10和12,支付宝注册用户数超过5.5亿,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
4.2005年阿里巴巴关键词:收购雅虎中国。
2005年8月,雅虎以6543.8+0亿美元加上雅虎中国的全部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集团39%的普通股(完全稀释),获得了35%的投票权。雅虎中国的资产包括:雅虎门户、搜索、IM产品、3721等。通过这笔交易,阿里巴巴的业务涵盖了电子商务、搜索、门户和即时通讯,是当时互联网公司中业务覆盖最广的。马云解释了雅巴战略合作的原因,称“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电商和搜索引擎。未来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引擎,今天获得的整个权利让我们把雅虎当成一个强大的后方R&D中心。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是B2B和C2C电子商务,而中国雅虎的主营业务是门户和搜索。搜索和门户可以为阿里巴巴的主营业务电子商务提供流量,双方存在协同效应,这是阿里巴巴“合并”的初衷。
?
?
然而,“协同效应”的美好愿景很快遭遇了失败的现实。由于战略发展方向不明确和文化冲突,阿里巴巴接手后,雅虎中国开始关闭大量业务,其中3721互联网助手转型为新的雅虎助手,雅虎中国专注于搜索。此后,阿里巴巴进行了大规模的广告推广,以“复兴”雅虎的中文搜索,但效果一般。
2006年8月,马云首次承认了“雅巴婚”的失败。
2009年6月5438+10月,中国雅虎(中国雅虎2007年更名为中国雅虎)正式放弃开发3721和雅虎助手的业务,并表示中国雅虎的核心业务将转向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中国雅虎的搜索业务被彻底稀释。
5.2006 -2009:围绕核心业务的多元化扩张。
口碑网。2006年6月5438+10月,阿里巴巴宣布完成对口碑的收购,从而进入分类信息领域。口碑成立于2004年,主要提供生活黄页、分类信息和多个垂直搜索,是一家本地化的“吃、住、玩”生活社区网站。
2008年6月,雅虎中国和口碑成立了雅虎口碑公司。阿里巴巴希望借助雅虎中国的平台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口碑,将雅虎口碑打造成一个生活资讯平台。2009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在“大淘宝”战略下,口碑网注入淘宝,口碑网的定位从生活资讯变为电子商务的信息服务平台。短短三年时间,口碑网的战略方向一变再变。
阿里妈妈。阿里妈妈诞生于2007年,其商业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中小站长在阿里妈妈上投放广告位,像商品一样销售”,即广告=商品。阿里妈妈的使命表述为“让世界摆脱难广告”。2008年9月,淘宝与阿里妈妈合并,阿里巴巴集团希望通过阿里妈妈覆盖的流量为淘宝卖家提供异地推广服务,而淘宝巨大的交易量也可以为阿里妈妈输送流量价值,构建更大的电商生态。合并发生的时候,阿里妈妈已经聚集了40万网站的30亿流量,每天覆盖8000多万人。2010年初,阿里妈妈更名为淘宝联盟。
阿里软件和阿里云。2004年,阿里巴巴投资3亿元成立阿里(中国)软件R&D中心。2007年6月,阿里巴巴软件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阿里软件定位采用全新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服务,满足他们在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马云对此表述为“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阿里软件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009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将阿里软件的管理软件业务以2.08亿元的价格注入阿里B2B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软件的剩余资产,包括与管理软件无关的核心技术,继续归阿里巴巴集团所有。
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云”。阿里云由原阿里巴巴软件、阿里巴巴集团R&D研究院以及B2B和淘宝的底层技术团队组成。目标是构建一个先进的以数据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根据阿里巴巴官网的数据,阿里云将致力于提供完整的互联网计算服务,包括电商数据采集、海量电商数据的快速处理、定制化的电商数据服务,从而帮助阿里巴巴集团和整个电商生态链成长。最近又推出了阿里巴巴旗下集成电商服务的阿里云OS系统和阿里云手机。
阿里金融。2007年6月,阿里巴巴与建行工行联合推出中小企业贷款(主要面向网商)。在贷款项目执行过程中,阿里巴巴与银行* * *建立了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数据库,一方面降低了敞口风险,另一方面帮助企业降低了贷款门槛,延续了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基础服务的作用。
2010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复星集团、银泰集团、万向集团共同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张电子商务领域小额贷款公司营业执照。2001年6月,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人民币,阿里巴巴占股70%。这是阿里巴巴联合成立的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
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在阿里巴巴B2B业务、淘宝等平台上运营,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元。面对风险控制的问题,阿里巴巴表示“阿里在客户准入、客户征信、风险跟踪方面采取互联网全程监控,对外部分由当地地方政府监管”。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截至重庆公司成立,共向4万家微型企业发放贷款,总金额28亿元,不良贷款率1.94%(全国平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2.61%)。
6.核心业务裂变:淘宝商城和Yitao.com。
随着中国网购人数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的B2C模式逐渐兴起,JD.COM商城、新蛋、红孩子等一批B2C电子商务公司迅速崛起。艾瑞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B2C占比6.8%,预计2013年占比将上升到至少30%。2008年4月,淘宝推出淘宝商城,宣布淘宝正式进军B2C领域。2010年初,淘宝商城发展加速,淘宝电器城、淘宝名鞋馆等垂直商城相继上线。2010 11,淘宝商城推出独立域名tmal.com,开始大规模投放广告。
除了B2C业务,阿里巴巴的垂直商品搜索业务也在2010逐渐成型。2010六月10,阿里巴巴推出了一个淘宝。陶艺。com是基于淘宝的商品基础,为中国整个电子商务网络搭建独立的购物搜索引擎。
2011 6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被拆分为三家独立的公司:C2C淘宝、B2C淘宝商城和搜索引擎陶艺。拆分前,淘宝商城有4亿多买家,4万多商家,7万多个品牌。Yitao.com拥有超过6亿件商品,数千家B2C商家(包括Taobao.com、淘宝商城、JD.COM商城、Dangdang.com、绮优亚马逊、凡客诚品),超过2亿条相关购物信息。
20119月19日,淘宝商城宣布开放B2C平台战略,同时联合1号店、乐淘、新蛋、银泰等38家国内知名垂直B2C企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至此,淘宝商城的平台战略更加清晰。
7.战略新趋势:从大淘宝到大阿里。
2008年9月,阿里巴巴启动“大淘宝”战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投入50亿人民币支持“大淘宝”计划。马云将大淘宝的战略解读为“大淘宝就是要做电子商务的基础服务提供商,让用户在大淘宝的平台上顺利进行支付、营销、物流等技术问题的解决”。“大淘宝”战略公布后不久,阿里妈妈并入淘宝,阿里推出了一款不知名的产品(通过B2B和淘宝平台),形成了B2B2C的电商生态链。
2010年6月,淘宝正式启动“淘宝大物流计划”。2011 1年6月,阿里巴巴发布升级物流战略,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000亿元打造全国物流体系,推动社会化物流平台建设,解决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
2011年6月,“大淘宝”战略升级为“大阿里”。阿里巴巴集团表示,“大阿里将与电子商务的所有参与者充分共享阿里巴巴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其服务的消费群体、商家和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并提供以数据共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从而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基础服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马云在2011开头说,淘宝今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一定要做SNS。5月,淘宝CEO陆兆禧进一步强调,淘宝的SNS是为了更贴近用户,为用户搭建网络,加强用户之间的关系。准确的说,淘宝SNS并不是一个新的SNS社区产品,而是一个加强站内购物经验分享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