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股份公司如何设计好股权结构?
创业初期,什么都要有钱,有钱好办。如果是空对空,事情就很难办了,所以启动资金非常宝贵。比如注册公司需要654.38+0万,一个人60万,另一个人40万。自然,按照出资比例来划分股份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但目前很少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出资很重要。比如一个项目需要500万,我出200万,你出1万,那么我们的贡献就不一样了。假设我们的资源差不多,如果我出200万,我可能占40%的股份,可能同时扮演其他角色。
2.谁是老板?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团队总是需要有人在领导和核心决策中承担最大的想法和牺牲最大的角色。他的股权前期肯定是最大的,而且肯定是51%以上。在分配股权时,必须有明确的股权结构层级。作为老板,它会有决定权,创始人也会有一定的话语权。?
3.看合作伙伴的优势
在创业的过程中,只有几个资源:资金、专利、创意、技术、运营、个人品牌。我们必须充分评估在创业的不同阶段发生的变化——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谁做的事情最多最重要,谁就得到更多。一定要知道公司发展最重要的人是谁,这个人一定要有相对更多的股权。比如,如果公司是产品导向型的,产品合伙人必须比技术合伙人占更大的股份比例。如果公司做不了生意,即使持有100%的股份也是一张废纸,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4.所有权结构应该有明显的台阶。
相对合理的分配方式有区间阶梯,创始人持股51%以上甚至2/3,联合创始人持股20-30%,期权池持股10-15%预留。创始人必须是老板,联合创始人有一定话语权,期权池给员工激励。
5.保留的合作伙伴选项池。
比如逻辑思维就是18和82的分配。如果申银能为罗振宇预留20-30%的期权池,并且双方达到一定水平,公司会将这20-30%无偿转让给罗振宇,这样不仅让他更有工作动力,也让他更有人情味。俗话说多劳多得,不是永远18。预留一定的期权池激励合伙人和员工,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