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直接液化技术的不成熟在哪里?
首先有一个概念上的错误:煤化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焦化、煤液化、电石法乙炔化工和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化工产品生产。以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化工产品生产,就是所谓的狭义煤化工。其主要产品包括:合成氨、甲醇、醋酸、甲醛等多种化工产品,加上数百种衍生物,在化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说煤化工产业被乱限制,盲目限制,显然有失偏颇。
——目前煤化工过热的子公司主要在煤制甲醇和二甲醚领域。如果目前国内规划的煤制甲醇(二甲醚)项目全部投产,将会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但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也注意到,大部分煤制甲醇(二甲醚)计划的目的只是地方企业控制煤炭资源的借口,并没有那么多真正开始实施。所以煤制甲醇(二甲醚)可能会有过剩,但没有统计显示的那么严重。
-在煤制油和煤制烯烃领域,由于国内产业化技术尚未成熟,仍主要是愿景。这是煤化工发展的最终方向之一,但由于产业化技术不成熟,风险高,不适合作为投资的理由。
●已经开工的煤制油项目不应限制。
金钟
近日,新京报报道称,中国将停止在建的煤化工和粮食乙醇燃料项目。关于停止在建煤化工项目的报告:
——记者曲解并放大了政府官员的言论。根据判断,政府官员的意思可能是,在神华等示范厂顺利投产之前,不会批准新的煤制油项目。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去年6月5438+10月发布的《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征求意见稿,由于部分细节仍有争议,正式稿尚未发布),煤制油是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举措。“十一五”期间,要抓好技术研发、工程放大和产业化示范,重点建设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万吨直接液化项目。兖矿集团654.38+0万吨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山西潞安集团(潞安华能集团)和内蒙古伊泰(伊泰B控股)各生产654.38+0.6万吨间接液化油生产项目。这四个项目当时是国家批准的,已经开工建设,国家不可能要求停工。
-其他煤化工项目,包括甲醇和二甲醚等。,国家正在制定甲醇汽油及相关替代品的标准,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台,行业政策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
-由于煤化工项目属于高资源消耗项目,未来国家在审批新项目时会比较谨慎,但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角度来看,国家应该发展到一定规模,以掌握技术,减少进口依赖。
●高油价推动煤化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天相投资家华为梁铭超
“缺油少气少煤”是中国化石能源的基本结构。中国已探明原油储量仅相当于全球已探明原油储量的1.34%。按照2005年中国原油产量1.8亿吨计算,现有原油储量只能开采12年。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开采50年以上,充分发挥中国煤炭资源优势是实现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多元化的首选。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展煤化工,发展煤基液体燃料,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推进煤炭深加工转化,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煤炭液化气化、煤制烯烃等装备。相关省份在“十一五”规划中将煤化工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这将推动煤化工进入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煤和煤化工的发展在技术上分为四条发展路线,即煤的焦化路线、煤的气化路线、煤的液化路线和煤制电石和乙炔路线。
煤焦油深加工
焦油深加工产业化的产品有200多种,很多是不可替代的。近年来,在国内钢铁等行业发展的带动下,国内焦炭行业发展迅速,产量不断增加。焦炭产量从2006年的1.2亿吨增加到2005年的2.32亿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7%。预计未来几年,年增长率仍将接近5%。煤焦油是焦炭生产的副产品。随着焦炭产量的增加,煤焦油的产量也迅速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型煤焦油加工企业43家,加工能力533万吨/年,其中加工能力65438+万吨/年的企业25家,总加工能力455万吨。目前我国在建的煤焦油加工能力为425万吨,计划为377万吨。未来几年,国内煤焦油加工能力将可能达到13万吨/年。
与国外焦油加工企业相比,我国焦油加工行业存在较大差距。我国焦油加工企业分散,生产规模小。国外焦油加工企业的单套生产装置能力至少在20万吨/年以上,国内一般在65438+万吨/年以下。另外,由于我国煤焦油加工企业的加工深度普遍很低,65438+10万吨/年规模的煤焦油加工企业只有不到50%进行二次加工,产品只有40种左右,而国外公司用煤焦油加工的产品达到了140多种。
我国煤焦油深加工行业面临产业升级,发展趋势是集中化、规模化、精细化。大多数中小型煤焦油加工企业将被产业升级所淘汰。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单套焦油加工装置的能力在65438+万吨/年以上,这就要求原料供应地至少要有200万吨/年的焦炭加工能力。因此,在原料产地建厂或者在煤焦油深加工方向发展有实力的焦化企业,最符合国内产业发展和国家鼓励的发展方向。此外,一些国外高科技企业有意进入中国的煤焦油行业。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JFE公司和美国科珀斯公司将在唐山投资30万吨/年的煤焦油加工项目。
煤到合成气管线
(1)甲醇
中国煤化工传统的合成气线主要是通过合成气生产氮肥和甲醇下游的一些有机化工产品。随着原油价格的飙升,煤化工的下游产品甲醇和二甲醚作为第一替代燃料越来越重要。同时,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用途的不断扩大,甲醇市场需求急剧增加。目前,甲醇制醇醚燃料和甲醇制烯烃(代替石化线)已成为煤化工发展新阶段的主要发展路线。
在下游需求的带动下,国内甲醇消费量从1999年的65438+2665438+4000吨增长到2005年的666.2万吨,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率。
目前我国甲醇生产企业的规模主要在5-20万吨/年,30万吨/年以上的甲醇项目很少,但很多在建甲醇项目的规模都在50万吨/年以上。国外甲醇装置产能一般为50 ~ 80万吨/年,超大型甲醇装置已达654.38+0.5 ~ 654.38+0.8万吨,技术先进,能耗低。都建在原料资源产地附近,80%左右是天然气。
目前甲醇投资狂潮,意向项目整体规模达到2000多万吨,但真正有意义进展的在建规模在500万吨左右。大型甲醇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预计未来两年国内甲醇产能将达到13万吨以上。
(2)二甲醚
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超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被称为“21世纪的燃料”。
二甲醚作为二次能源,其生产成本除了技术、规模等因素外,主要取决于甲醇的生产成本。目前国内二甲醚基本采用两步法生产,大部分新建项目规模为65438+万至20万吨/年。
二甲醚的大规模应用领域主要是替代车用柴油和民用液化石油气,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因为二甲醚广阔的市场潜力,国内很多有实力的公司都看好并计划上马二甲醚项目。除泸天化以天然气为原料外,其他均以煤为原料。山东兖州、陕西神府、陕西渭河、河北邢台、新疆大庆等地也有建设大型甲醇/二甲醚项目的意向。
煤直接液化
煤液化技术学名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直接液化是将煤中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通过加氢直接转化为液体燃料,然后进一步精制成汽油、柴油等燃料油。
目前,世界上开发的煤加氢液化工艺有10多种,其中德国的伊戈尔工艺、日本的内多尔工艺和美国的HTI工艺比较有代表性。三种工艺中,德国IGOR工艺较为成熟可靠,转化率可达97%。
2001年,科技部和中科院联合启动“煤制油”项目,计划在5年到10年内在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建设基地。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获准开工的煤制油项目只有两个,一个是神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一个是宁美集团的煤制油项目。
2004年8月,神华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了煤直接液化工业装置,总建设规模为500万吨/年油品。一期建设规模为320万吨/年油品(包括50万吨汽油、2654.38+50万吨柴油、365.438+0.00万吨液化气、24万吨苯和混合二甲苯等。),总投资245亿元,年耗煤量9万,一期工程有三条生产线,其中1,已于2007年7月建成。正常运行后,2010又建成投产两台。最近壳牌想联手神华进入中国煤制油领域。
煤直接液化项目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投资巨大,存在油价下跌、煤炭短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可控和不可控风险。,社会争议极大,煤直接液化(煤制油)线前景充满变数。
煤制电石生产线
这条线以煤为原料生产电石,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再用乙炔生产下游产品。国内主要的下游产品是生产氯乙烯单体,然后生产聚氯乙烯。
近年来,中国电石产能增长4%,居世界第一。随着国内PVC价格高企,国际油价高企,电石法PVC生产利润空间增大,带动电石原料需求快速升温。
然而,电石生产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2006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关于依法加强高能耗高污染PVC项目管理和整改的建议》,提出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行业进行整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使乙烯氧氯化法PVC在替代电石法PVC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电石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要求:全面关停淘汰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开放电石炉和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严格控制新建电石项目,东部沿海地区禁止新建电石生产项目。
如何解决高能耗、高污染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摆在煤化工行业电石行业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
规模化和循环经济是煤化工发展的主要途径。
煤化工是固定投资比较大的行业,规模效益非常显著。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煤化工产业总体规模小,集中度低。同时,煤化工也是资源消耗大、污染相对严重的行业。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把规模化和循环经济结合起来。比如中国的焦化行业,在规模足够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焦油深加工,同时回收焦炉煤气生产氮肥或甲醇;煤制甲醇可以同时回收焦油和硫磺;在生产氮肥的过程中可以联产甲醇;生产余热发电,循环水的循环利用,三废的集中处理等等都需要实施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产生经济效益。
●对主要公司的评论
魏云股份(600725)增发股份做大煤化工。
国都证券何伟
公司主营业务为纯碱、化肥、聚乙烯醇、醋酸乙烯的生产和销售。其产能为20万吨纯碱、20万吨氯化铵、2.5万吨聚乙烯醇和3万吨醋酸乙烯酯。
公司拟以非公开方式发行不超过65,438+065万股,分别用于收购控股股东魏云集团持有的大为焦化54.8%的股权、魏云集团持有的大为焦化30.30%的股权和云煤化工集团持有的606.1%的股权(合计90.91%)。公司预计两项资产将于2007年6月65438+10月1日并入公司。预计公司2007年净利润约为654.38+600亿元,完全摊薄每股收益约为0.48元(以3.3亿股计算)。
新资产的注入使公司业务覆盖煤电化工、气体化工、煤焦化工三个子行业。
本次定向增发完成后,公司将通过焦化和炼焦间接拥有305万吨焦炭、30万吨甲醇和30万吨煤焦油的深加工能力。这些产能将在未来两年内逐步达产,届时公司业绩将爆发式增长。
2006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923万元。收购后,公司预计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亿元以上,2008年至2009年将保持5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从而实现公司在煤化工行业的快速扩张和壮大。
初步预计公司未来三年将分别实现每股收益0.483元、1.165元、1.646元(以定向增发完成后总股本为基准),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达104%。
湖北宜化(000422)结合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
郭进证券蔡慕容
该公司是煤化工、磷化工和盐化工的综合体。
煤化工:公司尿素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2006年公司尿素产量82.92万吨(含贵州宜化),预计2007年至2009年公司尿素产量分别为92万吨、654.38+0万吨和654.38+0.05万吨。公司发展煤化工的优势在于采用自主煤气化技术,用廉价的煤粉替代块煤原料。
新建磷肥产能有望逐步释放:2006年6月5438+10月,公司新建84万吨磷复肥项目建成投产。预计2007-2009年磷酸二铵产量分别为50万吨、60万吨和70万吨。公司发展磷化工产业的优势在于公司在湖北获得了省政府的支持,可以获得充足的磷矿资源。
盐化工-新增产能是未来增长点。氯碱和纯碱产能将于下半年投产:2007年6月,公司将新增65438万吨PVC和5万吨烧碱,配套的20万吨电石项目届时将建成投产;此外,公司另一个盐化工项目——60万吨联碱将于2007年6月5438+10月建成投产。新的项目产能将有助于公司2008年的业绩增长。
预计公司2007年至2009年净利润分别为29770万元、391.0万元和403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4%、31.4%和3.3%,每股收益分别为0.549元、0.721元和0.745元。
开滦股份(600997)煤化工未来三年将带动业绩大增。
肖汉平
该公司是一家以煤炭业务为主的煤矿公司。近年来,公司通过战略转型进入焦化行业。主要焦化项目有: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唐山科沃斯开滦炭素化工有限公司3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
公司以采煤、洗选、焦化、煤化工等上下游业务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以焦化、甲醇、焦油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契机,搭建了能源与化工之间的循环链接平台。
经过前几年的投资,2007年焦炭产能达到330万吨,未来两年公司焦炭规模将达到440万吨/年。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拓展煤化工业务。未来将形成25万吨焦炉气制甲醇产能和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项目。据预测,煤化工将成为未来三年公司利润的主要增长点。2006年公司每股收益为0.81元,2007年为1.08元,2008年为1.26元,2009年为1.58元。未来三年公司业绩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该公司的焦炭产量迅速增加。但由于行业处于经济复苏过程中,焦化业务对公司2006年业绩贡献不大。但煤炭产量和精煤占比的提升以及价格的上涨支撑了公司2006年业绩的稳定增长。
刘桦股份(600423)是煤化工龙头,竞争优势明显。
王晶,东方证券
2006年,刘桦股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43.8+0亿,净利润6543.8+0.2亿,同比分别增长6543.8+0.3%和27.3%。公司实现每股收益0.63元,净资产收益率654.38+04.2%,每股净资产4.44元。
公司财务状况正常,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和关联交易减少是公司毛利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壳牌粉煤气化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仍是公司2007年的工作重点,也将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和未来业绩增长的源泉。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分布格局决定了未来煤化工产业巨大的发展空间。拥有先进清洁煤气化核心技术的公司,无疑在成本和环保方面优势突出,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依托壳牌粉煤气化,刘桦公司在西南煤化工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确立。由于西南地区化工企业较少,但市场需求增长迅速,刘桦股份的地缘优势不言而喻。
刘桦股份自上市以来业绩稳步增长。依托壳牌粉煤气化技术,公司未来降低生产成本的空间巨大。此外,随着主要商品量产能力的扩大,未来两到三年其业绩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高质量高增长的业绩将得以持续。
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业绩预计分别为0.94元/股和65,438+0.38元/股。作为长期竞争优势显著的煤化工龙头公司,其估值水平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