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驰1路跑视频曝光,是看中了,还是实力秀?

恒驰,这次是认真的!

破题PPT造车?恒驰1实车曝光

近日,一段恒驰1在恒大汽车生产基地道路上奔跑的视频在实车照片曝光后在网上流传。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两辆车一前一后匀速离开工厂。虽然速度不快,但在下坡和转弯时,它们都极其稳定。恒驰1的外观与之前曝光的官图高度相似,与试驾车非常接近。

此外,在图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恒驰1采用了双色机身设计,香槟金机身透露出一丝高级的风格。同时,封闭式的前脸和狭长的大灯也让这款车看起来很有动感。

参考之前官方公布的信息,恒驰1定位为纯电动D级轿车,竞争对手是特斯拉的旗舰车型?s .按照恒大的规划,恒驰1最快将于2021亮相,年底实现量产。在这个级别,曝光的车型更接近于测试车,而不是量产车。

目前恒驰1的内饰和动力系统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恒驰1的外观也给自己贴上了“靠谱”的标签。

今年8月3日,恒驰首批6款车型正式亮相。这六款车涵盖了从A级车到D级车的各个级别,包括轿车、轿跑、SUV、MPV甚至轿跑SUV车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恒驰1~6。随后,恒大汽车在上海和广州的两大生产基地全面开始试生产。

也就是说,恒驰1从新车亮相到上路跑,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

资本看涨,恒大造车初见成效。

企业的前景取决于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2月7日65438,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开盘后一路走高。截至收盘,公司股价上涨9.54%,收于29港元,市值2556亿港元。要知道,年销量600万辆,年利润200多亿的SAIC,市值不过3000亿。

值得注意的是,65438年2月2日,恒大汽车(0708.HK)还被中国恒大(3333。HK),大股东,合计6.6亿港币。这一次恒大汽车获得较大幅度的增持,完美展现了股东对恒驰的看好。

今年以来,全球新能源车企持续飙升。如今,特斯拉以“市值破6000亿美元”的标签涌入热搜。同时,蔚来汽车、鹏汽车、李等。也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当然,由恒大健康更名而来的恒大汽车之所以能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恒大集团的资源布局决定的。对于恒大的造车策略,许家印总结了五句话:“买买买,组合,圈子,大是大非,好是好。”

其中“买买买”讲的是技术。造车方面,恒大什么都没有,“买”就是最好的变道超车方式。比如,秉承这一理念,恒大通过buy buy获得了电机、电池、底盘结构等世界一流的技术,大大缩短了造车的进程。

其次,“结合”讲的是合作。对于那些买不到的技术,恒大开始合作,同时通过“圈子圈”扩大朋友圈。

据统计,从去年6月5438+0到6月5438+00,许家印带领高管团队走访了全球23个国家的47个城市,拜访了全球汽车行业各领域的58家龙头企业。

最后,“大而全”和“好而精”讲的是产品布局。许家印认为,除了宏大的战略格局,恒大造车的三个关键词是“大规模”,比如一次性发布6款车,这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是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手段。当然,“好”也很重要。只有车到了客户端才是“好的”,才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用“通俗易懂”来形容许家印对造车的评价一点也不为过。

淘汰赛开始,恒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过话说回来,恒驰1路跑视频的曝光,只是恒大“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开始。毕竟在贾跃亭时代,FF91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2014年,互联网车企定义造车新势力,开启了延续至今的“新造车”浪潮。时至今日,“造车”一词依然活跃在各种媒体的头条。但市场的关注点早已从“能不能造车”变成了“能造出什么样的车”。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根据此前公布的预测数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700万辆,相比今年预计的11.2万至1.2万辆,市场增量将超过550万辆。

基于这样的背景,就连传统车企也涌入了这个市场。以近期出现的品牌为例,蓝兔、ARCFOX、知己汽车等。,其背后是东风汽车、北汽集团、SAIC等国内传统车企。

蓝兔汽车脱胎于东风汽车内部的“H”事业部;北汽蓝谷2018与麦格纳成立合资公司,2019签约落地镇江;智造汽车孵化自SAIC筹备两年多的“L”项目——SAIC内部一个名为“1项目”的高端新能源汽车项目...

此外,成立三年后,广汽爱安也有意从广汽集团独立出来,专注于新能源板块;长安汽车董事长在央视节目中表示,正在与华为和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首款产品将进入量产阶段...

一系列动作表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环境和行业格局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能造出什么样的车”比“能不能造车”更关键。

后面写的是什么

这是新企业造车最好的时候,也是最艰难的时候。只有真正有实力的品牌才能成为新能源市场的幸存者。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过,“既然选择了,就只在乎其中的艰辛。”我想恒大汽车也一定明白这个道理。在这场耐力赛中,恒大的实力如何?恒驰1的上市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本文来自车家作者汽车之家,不代表汽车之家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