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小米金融牌照获批,654.38+0.5亿的项目真正启动。

银监会批准小米申请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意味着小米基本获得了消费金融牌照,可以继续深化在金融领域的业务。但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小米存在很多资金安全问题,小米消费金融的发展仍需观望。

写文章|王住手。

由|消费金融频道制作

17年10月17日,中国银监会网站发布关于筹建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米消费金融”)的批复,同意小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在重庆设立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公司。

随着小米消费金融成功获批,即刻消费金融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重庆也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拥有两家以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城市。

银监会提出,小米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核股东资格和办理筹建工作,并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

据媒体报道,小米消费金融由小米公司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重庆金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大顺电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冠莱杰五金机电市场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计划注册资本65438.5亿元。

小米消费金融的所有者之一重庆农商行出资4.5亿元,持股30%。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开了个好头。于2019年10月29日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是全国首家“A+H股上市农商行”。同时也有意发展消费金融业务。在65,438+0金融租赁公司和65,438+02村镇银行的基础上,还拟申请更多新牌照,布局多元化经营战略,提升集团盈利能力。

小米曾表示,成立小米消费金融的初衷是立足重庆,联动线上线下,辐射全国,聚合股东优势,助力金融与消费场景的高效对接。试图构建生态的小米,与重庆农商行一拍即合。

小米集团在金融领域谋划已久。此前,它试图通过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来试水消费金融业务。2015年,小米金融上线,以贷款和第三支付为核心业务,逐步获得保险、保理、银行等多张金融牌照,基本实现全牌照布局,推出小米金融APP、小米贷款APP、小米钱包APP等应用。

即使小米在金融领域表现出了很大的野心,但小米金融的发展并不顺利。2017年,雷军宣布将小米金融作为重要发展业务之一,但到了2018年,整个P2P行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或许正因为如此,雷军当年对小米金融守口如瓶。然而,2065438+2009年4月,小米金融再次出现复苏迹象。金山云、小米金融、王新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建金融科技新生态。

卖手机卖生态,小米怎么可能放弃这条有利于变现的路?随后,6月5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等数十家金融机构参加了小米金融的ABS投资者大会。这个时候,摆出“品牌”姿态的小米金融又来了一场“信贷闹剧”。

有用户在聚划算、黑猫投诉等平台投诉小米金融,称其“正常还款,逾期未收到任何还款或催收提示”。根据合同约定,用户在还款日将钱全额打入小米金融APP,却收到资金出借人民生银行的“逾期预警”短信,警告其还款逾期,将逾期信息提交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据新华社报道,小米金融在此次事件中承担了“信息中介”的角色,通过银行资金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和撮合来赚取佣金。合同约定借款人需要先通过小米金融APP还款,然后小米金融将还款转给银行。

按照小米金融的解释,借款人的问题是小米金融和民生银行的对接系统因为某些原因出现异常,导致部分用户的还款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系统瘫痪,银行发现一批批逾期借款人声称要上报征信,却不查还款实力,这让一批用户很为难。无论是送100元免息券安抚用户,还是30个工作日内恢复征信,这场“征信闹剧”暴露出的安全问题都无法修复。

在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但在“信贷闹剧”之后,又出现了不法分子冒充小米金融客服的诈骗案。因为这些骗子可以说出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和毕业院校的名称,包括小米金融APP的贷款时间和贷款记录,受害者都信以为真,这也暴露了小米金融在管理用户个人信息方面可能存在漏洞。

小米在金融行业探索多年,但过去的黑历史不会因为有了金融牌照就成为过去。小米应该对消费金融多一些敬畏,增强服务用户的能力。这是在消费金融领域更进一步更好的基础。

小米金融董事长助理、金融机构部总经理胡玮炜曾公开表示,“小米金融互联网小贷板块累计消费贷款超过1500亿,贷款余额超过300亿;供应链金融板块以小米的深度产业链服务于小米生态系统。”

目前小米在金融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基于一般用户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和基于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小米用户和小米的产业链生态是其从手机发展而来的自身优势,只是没有深耕。比如在缴费和保险方面,小米和业内知名企业无法并行比较。此次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后,小米可以在金融领域再上一个台阶,为小米生态的构建提供新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