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有哪些?
1,分配方案的确定
股利分配与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关,资本结构是由投资所需的资金构成的。因此,实际上,股利政策既受制于投资机会,也受制于资本成本。
剩余股利政策是在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时,按照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计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然后从盈余中留存,再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进行分配。
在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时,我们应该遵循四个步骤:
(1)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即确定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在这种资本结构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达到最低水平;
(2)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金额;
(3)最大限度地利用留存收益满足投资计划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4)投资计划所需权益资本满足后如有盈余,将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
2.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奉行剩余分红政策,就是公司只用剩余的盈余来分红。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小化。
第二,固定或持续增长的红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这种股利政策是将每年的股利固定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只有当公司认为未来盈余将显著且不可逆地增加时,才能增加年度股利支付。
2.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因经营不善而减少股利的情况。采用这种股利政策的原因是:
(1)稳定分红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正常发展的信息,有利于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稳定股价。
(2)稳定的分红金额有利于投资者安排分红收入和支出,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分红的股东。分红高低的股票不会受到这些股东的欢迎,股价也会相应下跌。
(3)稳定的股利政策可能不符合剩余股利理论,但考虑到股票市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股东的心理状态和其他要求,为了使股利保持在稳定的水平,即使推迟一些投资计划或暂时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也可能比减少股利或降低股利增长率更有利。
这种股利政策的缺点是股利支付与盈余脱节。盈余较低时,仍需支付固定股息,可能导致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同时,我们不能像剩余股利政策那样保持低的资本成本。
第三,固定股息支付率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确定股利与盈余的比例,并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政策。在这种股利政策下,年度股利随公司经营质量而波动。盈余多的年份股利较高,盈余少的年份股利较低。
2.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主张实行固定分红率的人认为,这样可以使分红与公司盈利紧密配合,体现多赢多分、少赚少分、不分利润的原则,真正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股东。但在这种政策下,分红每年变化很大,容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感觉,不利于稳定股价。
第四,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分配方案的确定
低正常分红加额外分红的政策是公司通常每年只支付固定的低分红,然后在盈余较多的年份根据实际情况向股东额外分红。然而,额外股息不是固定的,并不意味着公司永久提高了规定的股票利率。
2.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
(1)这种分红政策赋予了公司更大的灵活性。当公司盈余较少或投资需要较多资金时,可以维持设定的较低但正常的分红,股东不会感觉到分红下降;但当盈余大增时,可以适度发放红利,将经济繁荣的一部分利益分配给股东,让他们增强对公司的信心,有利于稳定股价。
(2)这种分红政策可以使那些依赖分红的股东每年至少获得一笔较低但稳定的分红收入,从而吸引这些股东。
扩展数据
股利分配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限制
1,保本限制
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分红。支付股息不能减少法定资本。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者由于支付股息而减少了资本,它就不能支付股息。
2、企业积累的限制
为了限制公司分红的随意性,根据法律规定,公司的税后利润必须首先从法定公积金中提取。此外,鼓励公司提取任何公积金。法定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才可以提取。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的净利润可用于分红。
3.对净利润的限制
规定公司累计年度净利润为正才能分红,以前年度亏损可以全额弥补。
4、超额累计利润的限度。
由于股东接受股息时缴纳的所得税高于其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许多国家规定公司不得超过累计利润,一旦公司留存收益超过法律认可的水平,就要征收附加税。中国法律没有对公司累计利润做出任何限制性规定。
5、无力支付的限制
基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如果公司已经无力偿还债务,或者支付股利会使公司丧失偿债能力,则不能支付股利。
第二,股东因素
1,稳定收入避税
有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息,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息。他们认为,通过留存收益并导致股价上涨来获取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如果公司保留更多的利润,就会遭到这些股东的反对。
2.控制权稀释
当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时,会导致留存收益减少,这意味着未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增加,而发行新股必然会稀释公司的控制权,这是拥有公司控制权的股东不愿意看到的情况。所以,如果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买新股,他们宁愿不分红。
第三,公司因素
1,收益的稳定性
公司能否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依据。盈利相对稳定的公司比盈利相对不稳定的公司具有更高的股利支付能力,因为盈利稳定的公司更有信心维持较高的股利支付率。
2.资产的流动性
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公司保持一定的资产流动性是必要的。
3.借钱的能力
借款能力强(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有关)的公司,由于能及时筹集到所需现金,可能会采取高股利政策;而债务能力弱的公司要留存更多的盈余,所以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
4.投资机会
投资机会好的公司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所以往往分红少,盈余大部分投资。缺乏良好投资机会的公司倾向于支付更高的股息,因为保留大量现金会造成资金闲置。正因为如此,成长中的公司往往采取低股利政策;处于业务收缩过程中的公司通常采用高股利政策。
5、资本成本
与发行新股相比,留存盈余是一种经济的融资渠道,没有融资费用。因此,考虑到资金成本,如果公司需要扩大资本,也应该采取低股利政策。
6.债务需求
偿债需求高的公司可以通过借新债、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资金偿还债务,也可以通过经营积累的方式直接偿还债务。如果公司认为后者合适(比如前者资金成本高或者受其他限制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就会减少分红。
四。其他限制
1,债务契约约束
公司的债务合同,尤其是长期债务合同,往往有限制公司现金支付的条款,使得公司不得不采取低股利政策。
2.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公司折旧基金的购买力下降,会导致更换固定资产的资金不足。这时候盈余就会作为弥补折旧资金购买力下降的资金来源,所以在通货膨胀时期公司的分红政策往往比较紧。
百度百科-股利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