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的冷链物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针对肉类、家禽和水产品。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调节淡季,国内主要产区和大城市都建有大型冷库,由铁路冷藏卡车和江河水运冷藏船连接。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锁超市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为了销售市场所需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使用了大量先进的冰柜。零售终端冷链的装备和完善,加速了冷链各环节设备和技术的开发、制造和建设。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而国外冷藏运输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的欧美国家铁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的差距也决定了我国冷链物流刚刚起步,无论是冷藏率还是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来,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冷库、冷藏车等资源人均拥有量仍较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1,全国铁路货车64.5万辆,冷藏货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量的比重不足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约5万辆,仅占货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我国铁路资源等因素的限制,铁路冷藏运输和公路冷藏运输难以配合,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总的来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供给缺口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这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
行业发展趋势:
1.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系统;2.加强冷链设备的投入;3.加快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4.建立标准的冷链物流系统;5.提高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