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证券投资审计

首先,制定审计计划

1.被审计单位证券投资的基本情况。主要指证券投资的机构设置、管理方式、业务政策和财务管理。

2.审计目的。主要说明审计客户和审计的性质、预期结果等。(注册税务师)

3.重要会计问题和关键审计环节。主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证券投资规模、业务的复杂程度、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价以及审计人员以往的审计经验来确定。(注册会计师)

4.审核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团队成员分工等。

二、内部控制测试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调查、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机构设置、业务政策、财务核算和管理、考核和分配制度是否完善。(注册税务师)

第三,进行实质性测试

1.机构设置的实质性测试

对于大型投资,应设立专门的投资管理部门,由公司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小额投资是由一个投资团队或者专门的负责人组建,由一个公司领导负责,很可能存在漏洞。机构设置的实质性测试,主要是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记录,证明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各自的职责。

2.商业政策的实质性测试

经营方针是指证券投资的决策方式。决策方式主要分为领导小组集体决策或经营者自行决策。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买卖时机和买什么样的证券对证券投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注册会计师)

3.评估和分配系统的实质性测试

首先要了解公司对证券投资的经营目标和奖惩制度,然后结合证券投资的盈亏情况、利润分配、资金流向等情况检查核实证券投资考核分配制度的合规性。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利用各种借口、逃避检查等手段进行不合理分配,侵占公司利益。

4.对证券投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实质性测试。

主要是指证券投资运作是否符合《证券法》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如果有任何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都会影响证券交易的价格或成交量。以个人名义开户,买卖证券。挪用公款买卖证券。

5.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实质性测试

(1)财务会计。本次审计的重点是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正确性。财务部是否有专人对投资部提供的交易记录和原始资料进行详细审核和核对,并对投资收益的计算进行核对以验证其正确性?(注册税务师)

(2)财务管理。主要是资金管理和股票过户托管管理。因为公司的资金转移到国外,一般会有很多管理人员参与,他们都有比较好的管理程序。只查其中几个,不做重点审核环节。审计重点应当是证券保证金账户的资金管理。

在这个环节,审核人员要要求开户的证券公司提供企业开户以来的资金变动清单,根据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逐一审核。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关注一些来历不明的基金。例如,根据某证券公司营业部提供的某公司资金变动清单,发现该公司用于证券投资的资金大于公司账面记载的投资总额,654.38+0万元来源不明。(注册会计师)

(2)注意资金变动单上的重复转出资金。例如,一个公司的证券投资基金有两个来源:公司投资和员工集资。在投资仍处于亏损状态的同时,公司已分多次从证券保证金账户中筹集50万元用于偿还员工本息。

(3)关注不同证券公司营业部之间转存款(或证券)的管理,个别企业利用转存款的机会掩盖违规行为。

(4)相关科目,尤其是应收账款,在审计中也应给予应有的关注。如果一家公司归还了客户的应收账款,那么这笔账就已经结清了。但凭证附件中没有收款人开具的收据。事实上,该公司以偿还贷款为幌子,挪用资金进行证券投资,逃避公司和上级部门的监管。(注册会计师)

(5)关注被审计单位是否提供详细信息。比如某公司的证券报表信息只有股数,实际上是该公司的初始证券投资保证金账户。最后公司拿出一份某证券公司营业部的交易清单,看到该公司多次募集资金并挪作他用。